万万没想到,哈萨克斯坦突然放大招! 原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天辰工程公司签署EPC合同, 计划建设铁合金气体利用设施。 这哪是普通合作?简直是给全球工业脱碳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欧亚资源集团(ERG)砸下9200万美元,要把冶炼车间的废气变废为宝,每年60万立方米天然气不再白白烧掉,直接转化成80兆瓦电力。2026年项目一落地,哈萨克斯坦立马多了一座“绿色印钞机”——既省下天价电费,又赚足国际环保口碑。 中国天辰的底牌,藏着一部70年技术征服史。 从1953年化工部第一设计院起家,到如今全球30国插旗,天辰早把“不可能”三个字碾碎了喂狗。土耳其11亿美元天然碱项目、沙特15亿美元石化单子,哪一单不是硬啃下来的?这次哈萨克斯坦的尾气发电厂,不过是他们技术库里又一颗螺丝钉。 西方媒体酸溜溜的“污染输出论”该歇菜了! 看看数据:阿克纠宾厂四号车间光改造气体净化系统就砸了2800万美元,排放硬砍30%。新电厂并网后,配合附近赫罗姆套的风电场,ERG的铬矿产业链直接绿到发光。谁说发展中国家只会牺牲环境换GDP?这波操作分明是踩着高跷摘星星。 哈萨克斯坦政府心里门儿清——碳中和不是请客吃饭。 2060年净零排放的flag立在那儿,靠画饼可交不了差。ERG作为国资控股40%的巨头,这项目一箭三雕:创造永久岗位、稳定能源成本、给全国重工业打样。舒赫拉特·易卜拉欣莫夫那句“工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不矛盾”,简直抽了某些躺平国家的脸。 全球冶金行业正悄悄上演“龟兔赛跑”。 当欧美还在为碳税吵翻天,中哈已经用EPC合同写好了新剧本。天辰的“T+EPC”模式更狠,不光卖设备,连中国工艺标准都打包出口。印尼纯碱项目用的侯氏制碱法,就是明晃晃的技术霸权——用环保的名义。 最绝的是属地化战略,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天辰哈萨克分公司超半数员工是当地人,阿诗玛们操着流利中文搞工程,扎纳特们从菜鸟变骨干。这种“带技术又带人”的玩法,比殖民时代那套高明何止十倍? 传统冶炼厂每吨铁合金耗电1.3万度,尾气发电能让ERG子公司Kazchrome每年少薅国家电网多少羊毛?这年头,谁把绿色科技玩成利润增长点,谁才是真·商业鬼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哈萨克斯坦项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