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叔
今天是4月22日,俄乌战争第1154天。
昨日乌军的最新战况:乌总参公布的昨日战果:累计歼敌941770人,昨日新增670人,歼灭俄军2辆坦克、2步兵战车、10门火炮、30架无人机、0枚巡航导弹、50辆军车和油罐车。

一
先看看战场态势。
顿涅茨克地区的博赫达尼夫卡北部,乌克兰军队成功推进至此。这个位于波克罗夫斯克西南部的地方,成为了乌克兰军事行动的又一成果坐标。
与此同时,在方向,乌克兰重新控制了戈尔纳尔斯基修道院及其周边广大地区。这里的战斗异常惨烈,乌克兰军队曾一度被包围在修道院,但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投降之意。随后,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反击,他们不仅解除了包围,还扩大了控制区域。这就是乌克兰勇士的精神,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哪怕是一砖一瓦被敌人围困,也绝不屈服,最终赢得了胜利。

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敌人的窘态尽显。由于缺少装甲装备,他们竟然使用电动滑板车进行突击,这在现代化的战争中简直是荒唐至极。然而,乌克兰的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精准拦截,让敌人的这一可笑举动以失败告终,那些妄图进犯的敌人全部被消灭。
库尔斯克方向,乌克兰军队再次展现了强大的打击能力。他们成功袭击了特特金诺镇附近的敌人无人机发射场。这个发射场被敌人用于发射侦察、打击和FPV无人机,众多无人机操作员在此次袭击中丧命。多达20名敌人无人机操作员的死亡,无疑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让人为之振奋。
在托列茨克方向,乌克兰第28机械化旅成功击退了敌人摩托车的攻击。而“西格纳姆”无人机营更是在敌人轮换期间,烧毁了一艘装载着搭载FPV无人机坦克的拖网船。那辆原本可能被用于作战的坦克,如今只能成为一堆废铁,再也无法出现在所谓的阅兵式上。
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克兰狙击手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先进的装备,在1450米的距离处击毙一名敌人。使用的加拿大PGW LRT - 3 SWS狙击步枪和NM 140 F2 APHEI穿甲燃烧弹,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军队在装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敌人的皮肤再厚,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击。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还消灭了敌人的大博主。这个拥有2.3万粉丝的TG频道博主“Leshyi's Notes”,本以为能在前线“威风”一把,却最终在袭击中丧命。他不过是一个只会在网络上大放厥词的嘴炮,到了战场上就成了炮灰。

在战场上,越来越多的敌人选择投降。在波克罗夫斯基方向(顿涅茨克地区),一名敌人突击步兵扔掉枪,主动向乌克兰斯巴达第3旅第4营投降。在库尔斯克方向,乌克兰还俘虏了9名敌人。这些战俘都获得了医疗和心理援助,因为乌克兰展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相比之下,敌人内部却十分残酷,那些侥幸活着回去的人,还可能被自己的国家当成“叛徒”关进牢里10年,甚至直接消失。
越来越多的敌人投降,这足以说明他们的人心已经散了,而乌克兰的胜利之光正越来越明亮。乌克兰军队将继续奋勇前行,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二
4月21日,俄伊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生效。这份协议表面覆盖了能源、交通、医疗等十多个领域的合作,但最值得警惕的条款藏在第13条:当一方“遭到侵略”时,另一方不得向“侵略者”提供武器和援助。
这看似是防御性承诺,实则暗藏玄机,它像极了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瓜分波兰的密约,只不过俄伊如今既无实力瓜分别国,也难掩抱团取暖的狼狈。
这份协议的真正意义在于三点:第一,标志着俄、伊、曹的“轴心三角”初步成形;第二,暴露了俄罗斯乌克兰战场上的力不从心,不得不借助外部势力续命;第三,让国际关系陷入更复杂的泥潭,尤其是美国在川普治下的摇摆立场,正在成为助长战火的推手。

1、虚张声势的“轴心同盟”
俄伊的协议并非强强联合,而是困境中的互相利用。自2024年6月曹俄签署战略伙伴协议以来,金家已向俄输送了600万枚炮弹,占俄军消耗量的70%以上,甚至派出上万“劳务派遣工”直接参战。伊则以无人机技术填补俄军装备缺口。但这种合作本质是饮鸩止渴:金家通过军售赚取近200亿美元,而俄的“回报”仅剩向伊转让部分军事技术。
韩国智库KIDA的报告一针见血:俄的经济早已摇摇欲坠,除了能源和武器,它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交换筹码。正如美国参议员罗杰·威克所言:“攻击俄罗斯经济的软肋,就能掐断其战争命脉。”讽刺的是,川普政府非但未施压,反而默许俄伊曹三方苟合,甚至可能暗中纵容,为全球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2、川普的“停战计划”:裹着糖衣的毒药
4月17日巴黎会谈中,美方抛出的“停战计划”彻底撕下了伪装。这份被《华尔街日报》曝光的方案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割让、交出扎波罗热核电站控制权,甚至暗示“美国接管核设施”。
更荒诞的是,川普宣称“三天内结束战争”,仿佛乌克兰领土是他手中可随意切割的蛋糕。面对如此屈辱条件,乌克兰的回应堪称克制:官方仅称“会谈未涉及领土问题”,实则暗藏怒火。泽连斯基次日宣布与英法美代表在伦敦重启谈判,但结局早已注定,只要美方坚持割地条款,乌克兰绝不会妥协。
欧洲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若英法德坚定支持乌克兰,美国方案将沦为废纸;若欧洲动摇,乌克兰或将陷入更孤立的境地。而川普的真正目的,并非结束战争,而是借机削弱乌克兰主权,为俄争取喘息空间。

3、俄的“死穴”与乌克兰的底气
俄近期突然转变态度,主动提出与乌克兰“双边会谈”,背后是四个致命弱点。
兵源枯竭:2024年俄军伤亡超40万,2025年预计再损失30万。莫斯科不敢动员大城市人口,只能强征偏远地区贫民和囚犯填线。
无人机劣势:2025年乌克兰无人机年产量将突破450万架,日均出动数千架次,俄军毫无招架之力。
装备断层:俄军去年损失3000辆坦克和9000辆装甲车,而乌拉尔机械厂年产坦克仅100余辆,产能不及战损的5%。
炮弹危机:俄军每月消耗130万发炮弹,但自产仅38万发,70%依赖朝鲜援助。一旦朝方断供,前线将彻底崩盘。
反观乌克兰,其驻联合国代表明确表示:“只要欧洲维持现有援助力度,乌克兰可战斗至2029年。”这不是好战宣言,而是对持久和平的清醒认知,暂时的妥协只会孕育未来数十年的冲突,唯有彻底击溃侵略者,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

4、川普的“私仇”与人类的危机
前瑞典首相卡尔·比尔特尖锐指出:川普的“百日停战计划”已彻底失败,因为其团队缺乏经验,被俄方用“复杂条件和不可能实现的要求”拖入陷阱。
更可怕的是,川普似乎有意将世界推向大战边缘。他一面默许以色列威胁攻击伊朗核设施,另一面向以输送导弹;他一边与伊谈判,一边纵容俄伊结盟。这种矛盾政策只有一个解释:川普对俄怀有某种“报恩心态”,甚至可能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全球安全之上。正如观察家所言:“他仿佛对地球和人类都有私仇。”

乌克兰的选择始终清晰:不要施舍的“和平”,要公正的胜利。
自由或许需要一代人付出代价,但被奴役的代价是无数代人的苦难。当俄的“轴心同盟”在虚张声势中挣扎,当川普的短视政策在利益算计中破产,唯有乌克兰的坚韧与信念,仍在为黑暗中的世界守住一缕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