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关键词:她-
《阮玲玉》 是 1992年上映的,到 2021 年整整 30 年。2021 年 4 月,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了4K修复版本,我刚好是“焦点影人”,有一个我的电影回顾展,有4部电影都经过了全新修复,每一场放映我都去做映后。
《阮玲玉》(1992)
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银熊奖最佳女演员。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特别评审团奖。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关锦鹏
香港电影导演,以拍摄女性触角电影闻名。从影至今四十多年,关锦鹏为华语电影史创造了数部经典作品,如《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长恨歌》《蓝宇》等,在国内外影坛屡获殊荣。他以细腻的情感触觉呈现立体的女性形象,从人文角度观照城市和时代。
【我觉得张曼玉像不像阮玲玉已经不重要了,不像可能会更好】
我在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修读的时候,就很爱看电影。有一次,朋友告诉我说有位很棒的已故女演员名叫阮玲玉,恰好旺角有家很小的电影中心正在放映她的默片 《神女》,香港那时候能看到民国老电影的机会是不多的,我看完之后就对她着迷了。
1988年初,当我拍完 《胭脂扣》,电影公司希望我能再跟梅艳芳合作拍一部电影。碰巧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三十年代的银幕女神”电影回顾展,展映了多部阮玲玉、玛琳·黛德丽及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电影。阮玲玉的电影除了展映《神女》,还有《桃花泣血记》《小玩意》等影片。我觉得她好厉害,《神女》 虽没有对白,但是她的肢体、表情是有力量的。这种电影回顾展会在进场处售卖一些影集,都是相关剧照和生活照。当我翻到一张阮玲玉的葬礼照时,发觉她的侧脸很像梅艳芳,当时就吓了我一跳。
其实梅艳芳出生也很穷困,如果让她去演阮玲玉,方方面面都很适合。我是不是要找她来演阮玲玉,是不是要再次合作,起初是有点儿犹豫的。我约梅艳芳见了一面,我说:“你不要生气,你看一下这本影集,看哪一张照片最像你,我觉得你的侧脸和她最像。”她自己翻到了葬礼那张,也吓了一跳。
原本梅艳芳也有意要出演,后来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到上海拍摄,就推掉了片约。因为我和张曼玉刚刚拍完《人在纽约》,已经熟络。有一次,我跟她碰面,她说能不能让她试一试阮玲玉的角色。我觉得,导演最难得的是碰到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演员,张曼玉就是那种可以给你看到她有不同面相的演员,尽管她的外形不似阮玲玉。
我在拍摄前已经定下了一种讲述方式:一群 20世纪 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人台前幕后去拍一个阮玲玉的故事,碰到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演员,既有记录的部分,也有戏剧的部分。此外,还有戏中戏和戏外戏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张曼玉像不像阮玲玉已经不重要了,不像可能会更好。
张曼玉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在英国生活、长大,性格大大咧咧。
我给她看了很多阮玲玉的文字、影像和电影作品,阮玲玉的某个部分她既要演,又要保持距离,还要带着同情的态度。我经常对演员说要进入角色,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张曼玉演阮玲玉时,让她去演,她反而会很被动,她要带一点儿张曼玉自己的属性。戏中张达民约阮玲玉到公寓那场戏,有记者围堵在楼下。张达民说:“我带你从后门出去。”阮玲玉没有理会他,从楼梯走下去。人群中有声音说:“ 《神女》 这部电影就是描述她妈妈。”我觉得这一幕,既包含了阮玲玉的属性,也有张曼玉的属性。
我理解的阮玲玉,她不是为爱而亡。临终之际,她写的两封遗书,甚至有人说是唐季珊伪造了一封假遗书,内容是阮玲玉让他多保重,自己有多爱对方。对我来说,我觉得阮玲玉先有张达民,后有唐季珊,再有蔡楚生,是一次又一次让她感到失望。一方面,这种失望比对爱情的失望更重要。几个男人有多爱她,阮玲玉心里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有声电影的时代要来了,阮玲玉的普通话原本就不好,卜万苍没找她演 《三个摩登女性》或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当然,张达民状告她和唐季珊通奸,是阮玲玉自杀的最大原因。但对我来讲,她并非为爱而亡。
张曼玉演得丝丝入扣,她的潜能被无限地发挥出来。我相信她演 《花样年华》,王家卫就是让她去“演”苏丽珍,王家卫跟她聊的时候,或许会在指导她的表演时说,这一点苏丽珍跟你很像,你就把那个特质拉近一点儿。
但我跟她拍 《阮玲玉》 的时候,我觉得“戏剧”的部分,我要把她推到一个高度,她就是阮玲玉。张曼玉的表演肯定带了很多特质,尤其是生活方面。包括访问小说作家沈寂,他也在文字上给出了一些关于阮玲玉的参考,但片中可能都没体现出来。在那个年代的女演员中,阮玲玉走得进去又出得来,能够感同身受地去感受剧本和角色带给她的伤痛。伤痛的长度不见得一定跟角色一样,或多或少,那是阮玲玉自己赋予的。
不过要带着张曼玉的思考去演阮玲玉的每一场戏,确实挺难的。
【《阮玲玉》 肯定不该只是一个传统传记故事,不然我就白白浪费了这个题材】
电影最初有两个剧本,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最初我请邱刚健帮我写,他写得比较慢。这已经不是我跟邱刚健的第一次合作了,从 《女人心》《地下情》《胭脂扣》 到 《人在纽约》,已经很默契了。他本身还有一个导演约,要到台湾去拍《阿婴》。《阮玲玉》的项目就停滞下来,那时候也有在委托焦雄屏帮我做一些资料收集的事,因为她很熟悉中国电影史,我就先放弃了邱刚健,请焦雄屏写了一个传统的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不希望用一个传统的戏剧方式去拍,就是明星阮玲玉和她的三角关系。邱刚健拍完了 《阿婴》 后,我觉得既然已经筹备这么久,不介意再多等一等,又跟着邱刚健回到最初的想法。这两个版本的剧本,区别其实就是在结构上面。
等到电影拍完,到台湾参加金马奖,焦雄屏才看到影片。她给我打电话,我当然知道她肯定要兴师问罪。她说:“为什么改剧本不告诉我呢?
没问题的。”抱怨完了之后,她跟我说:“但是你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她也是那一届金马奖评审之一,然后我们两个人分别在电话两边大哭一场。
一个好导演,要给电影一定留白的空间,能让观众游走其中。虽然不是每部电影都是这样子,但是《阮玲玉》肯定不该只是一个传统故事,不然我就白白浪费了这个题材。那时候,我希望能颠覆一下人们对人物传记片的固有思维,我偏不要那样拍,我要试试这个、试试那个。我有一个概念,通过虚实结合传达给观众,某个场景里有一些虚的,观众被拉进去了,但是慢慢又被现实拉回来,要给观众一定留白的空间。影像上,我也采用彩色与黑白的虚实结合。既然片中有阮玲玉演出的黑白默片片段,是我们从电影资料馆拿回来的,那么访谈的部分也应该是黑白的,虽然所占比重不多。这些是事先设置好的,目的是想让它更像是随意访问的纪录片。
《阮玲玉》 是 1992年上映的,到 2021 年整整 30 年。2021 年 4 月,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了4K修复版本,我刚好是“焦点影人”,有一个我的电影回顾展,有4部电影都经过了全新修复,每一场放映我都去做映后。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 30 年后,到场观众超过 90% 都是年轻人。在不同年代,能让不同年纪的观众看到《阮玲玉》是很幸福的事。那些年轻人会问:“为什么你当初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拍这样一部电影?”我可以和他们交流、沟通。我的学生也去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同样感到惊讶:“哇,你30年前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女性形象里我最受影响的是日本女演员原节子,我们一直在讨论传统、现代,原节子足够传统了,但她骨子里又有那种现代,那是小津电影的厉害之处。可是原节子到最后终身不嫁,她到底是传统还是现代?小津去世了,她也退休了,她对小津有一种很执迷的感觉,那又足够现代了。
关锦鹏与编剧邱刚健:
与邱刚健谈剧本很好玩,我们从来没试过一次正经地谈
《阮玲玉》剧本是邱刚健的原创。没有原著小说,哪怕我们做了两年research(研究),他的剧本依然是完完全全的原创作品。
如今《阮玲玉》影片的结尾是阮玲玉的葬礼,我们没有拍邱刚健剧本的最后一场,不记得是他跟我说不用拍,还是我选择不拍。《阮玲玉》的修复版比较接近邱刚健的剧本,跟当年院线上映版有很大不同,尤其是ending(结尾)。修复版经历了神奇的兜转。当年第一场上映的是完整版,大概1992年在海运戏院,为成龙慈善基金筹款。海运戏院的座椅,观众站起来椅子会弹上去,发出“啪”的声音。当晚电影放到三分之一后,开始听到“啪”;三分之二的时候听到噼里啪啦声;散场灯光亮了,剩下少于三分之二的观众。嘉禾电影的人就“拍台”(粤语,拍桌子),“有没有搞错,这怎么上映啊?必须剪短”。嘉禾剪片后,底片没有保存好,遗失了。
往后很多人问哪里有长版。悉尼电影节的工作人员说“有”,他们当年在柏林看过影片后邀请到那边放映,当然是长版,修复版是用他们提供的拷贝做成的,在 2005 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我正在拍 《长恨歌》(2005),不能回香港,张曼玉、梁家辉、吴启华都去看了。张曼玉后来打电话给我说:“电影真是奇怪,他们当年在海运戏院看首映,感觉本来不好。隔了十几年,观众反应大不一样,之前是噼里啪啦声,十几年后也是噼里啪啦声,不过是在拍掌。”
公映短版的 ending (结尾) 是阮玲玉问唐季珊爱不爱她,一个 cut(单独的镜头),阮玲玉已经睡在花堆中,差不多结束了。长版的是拍一次现场拍戏,有一个 wide shot (全景镜头),见到工作人员说:“来,开拍了。”只见叶童哭得稀里哗啦,刘嘉玲整理盖在阮玲玉遗体上的被单,梁家辉就表演“顶唔顺”(粤语,意为“受不了”),蹲在地上。邱刚健的剧本在这里又打破张曼玉的表演。张曼玉屏住呼吸,直到“顶唔顺”了,要喘气。我就说:“Maggie,再来。”张曼玉深呼吸一口,装作没有呼吸,电影才结束。当时的评论很有趣,说张曼玉尚在生,如她无法呼吸还可以NG (not good,意为“不好”),玲玉则没办法起身。
《阮玲玉》之后,邱刚健移民,我们没有再合作。我合作的编剧不多,邱刚健、黎杰、林奕华、魏绍恩等几位,在导演之中,算是少的。邱刚健比我年纪大,我自己不会写剧本,第一次做导演的时候,他看我是小朋友,这个小朋友莽撞地提出一些东西,他觉得是自己没想过的。他是open-minded (思想开明的) 的人,接着用自己的经验写剧本,来帮助我这个小朋友。这是我最感恩的地方,可见timing (时机的掌握) 是对的。
与邱刚健谈剧本很好玩,我们从来没试过一次正经地谈,要不去新世界酒店喝咖啡,要不就是吃饭、喝啤酒。
我觉得 《胭脂扣》 里如花着男装唱 《客途秋恨》,是他“就住”(粤语,意为“为”)我写的。
Variety中国版2021年秋季刊,“经典”栏目
延伸阅读中部分摘自《异色经典——邱刚健电影剧本选集》
均有删改
本文节选自|《看得见的她》
作者|丁天 主编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