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捅40多刀,光生殖器就挨了三刀;

只因多要了5块嫖资,五旬横尸出租屋;

妓女

未成年少女遭强暴,怀孕6个月不敢声张;

城郊枯井惊现数具女尸,死者竟都是;

妓女

治安状况如此恶劣,究竟柯南来中国旅游,还是阿卡姆开了分院?

这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欢迎收看,东施效颦《警察荣誉》,抹黑人民警察;

不看刺挠、看完闹心的国产刑侦剧:

《刑警的日子》

故事发生在2000年。

我们的主角阿呆,原本是摔跤队的运动员。

为了实现警察梦想,他怀着一腔热血,加入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论武力,只要对方是人,他就能抱摔;

论智力……咱还是论武力吧。

阿呆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因为他脑子里也都是肌肉。

为了教会这个榆木脑袋,他的师父老魏愁得直掉头发。

老魏是个标准“超雄”中年人。

他的性格,简单粗暴。

无论是对老婆孩子,还是徒弟同事。

除了偶尔嬉皮笑脸,都是吼叫代替说话,命令代替沟通。

还经常体罚。

他的办案手法,简单粗暴。

案子无论大小,就一个查法——摸排。

三个徒弟被他当日本人整,天天连轴转搞地毯式排查。

处理炸弹狂魔,老魏直接从对方身后绕过去,发动突袭。

歘,一把打掉炸药。

这手法,别说是罪犯了,观众都得懵一会儿。

他的教学手法,也很简单粗暴。

不讲课教学,光会考试。

在剧中几乎没教过徒弟,到了案发现场,让徒弟去猜。

猜对了得不到表扬,猜错了不是嘲讽就是飞踢。

还特别爱阴阳怪气。

这流氓一样的教学水平,属实是裤裆里拉二胡——有点垃圾了。

不过这师徒俩一边斗嘴,一边还真破了不少案子。

可能有人以为,我会和往常一样,仔细讲解每个案子的前因后果。

错喽~

因为这部剧里的案子,完全没有一丁点的看头。

乍一看,都是闹出人命的刑事案件。

但是侦破环节,简直像小孩过家家。

比如第一个案子,遇害案。

妓女

年过五旬的,在出租屋被人杀害。

妓女

尸体上有钝器伤和锐器伤,捅在心窝的一刀要了她的命。

现场没找到凶器,但是有目击者。

死者的特殊职业和年龄,也让警方锁定了凶手是附近的民工。

老魏带着徒弟们,在附近工地转了转,就找到了凶手。

在他宿舍里,找到了血衣。

凶手心理素质也很差,被稍微一吓唬,就全招了。

动机很荒诞——价格没谈拢,又挨了死者一顿骂,就把人杀了。

*是你!考研哥!

这案子唯一的难点,是找凶器。

刀被凶手扔进垃圾桶,早就送到了回收站。

于是老魏安排三个徒弟,连夜去垃圾场翻垃圾。

几个人忙得臭气熏天,终于找到了那把水果刀。

我知道,导演和编剧想突出刑警工作的不容易。

但是你得详略得当吧?

刑侦戏随便糊弄,反而翻垃圾多机位全面呈现。

这到底是刑警啊,还是清洁工啊?

当我以为后面的案子,会更加复杂、更有看点的时候。

第二案“乱刀杀人案”,狠狠打了我的脸。

死者是一名美院的大学生,父母在韩国工作,平日里只通过电话来往。

他出手阔绰,在学校人缘挺好。

虽然喜欢混歌舞厅,跟小混混有来往,但没听说跟谁结仇。

结果被人乱刀捅死,生殖器上还被扎了3刀。

这是多大的仇?

周围至少有四五个人的脚印,可见是团伙作案。

老魏他们顺藤摸瓜,从舞厅找到游戏厅,再从游戏厅找到餐厅。

最终锁定了一个叫沈福的混混。

并通过沈福的前女友,找到了他的窝点。

别问我为啥说得简略,因为过程真的就是这么简略。

俩人只要问,对方就一定答。

俩人只要查,就一定能有线索。

蹲了几天,人是抓到了,但死不认罪。

这群混混,把罪名都推到一个小弟身上。

于是阿呆开启嘴遁,一顿将心比心。

居然就把小弟给策反了。

尽管警方找到了血衣和凶器,其实没有形成证据链。

于是编剧让沈福认罪了。

他的杀人动机,比第一案的民工更草率。

只因死者出手阔绰,让沈福很没面子,觉得他在笼络人心。

于是两人发生口角,沈福将他乱刀捅死。

为了防止小弟告密,他还让每个小弟,都捅几刀。

至于其中一个小弟,为啥要在生殖器上捅三刀……

是因为死者撒酒疯,把尿撒到了他鞋子上。

没错,就是这么草率。

后面还有什么枯井女尸啊、饭菜藏毒品啊、未成年性侵怀孕啊……

几乎都是没啥侦破环节,纯靠笨功夫和运气好。

在案件中间,还夹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剧情。

甚至不能算支线,都是些鸡零狗碎。

比如调查混混窝点,师徒俩找到一个共用电话亭。

发现电话线让人剪了。

只有个痴呆老人,用根本没接通的电话,和孙子“通话”。

老人有啥特殊身份?

至少在目前看来,他就是个路人。

阿呆怀疑混混就住附近,于是在这儿蹲守。

结果真让他蹲到了。

没想到,那人只是个情场失意的倒霉蛋。

剪电话线,纯属报复社会。

更惨的是,他的母亲患有渐冻症,要定时吸痰。

要是真被抓了,母亲没人照顾,估计要当场去世。

这段故事看似曲折,人设丰满到甚至有些过于丰满。

但是他和他的故事,和破案有关系吗?

和塑造主角配角有关系吗?

没有任何关系!

总而言之,刑侦戏拍得稀碎。

我看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洗白。

说《刑警的日子》是生活剧,而非刑侦剧。

然而!

这部剧的生活戏,拍得还不如刑侦戏!

师徒之间的互动,是本剧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看点。

一个暴脾气,一个愣头青。

师父激情辱骂,徒弟逆来顺受。

但是徒弟无意识的、冷不丁的反击,也能把师父气得够呛。

比如刑侦支队的车总坏,阿呆就偷开队长的摩托车,带着师父出现场。

结果半路上被野狗吓了一跳,俩人摔出去老远。

比如阿呆喜欢师娘的同事婷婷,就通过师父旁敲侧击。

几点下班?一周几休?有啥业余爱好?

老魏一听都懵了——

你小子不光惦记师娘,还当着师父的面惦记?

老魏讽刺阿呆榆木脑袋:

“你有几个师弟啊?这脑子都是咱家这款?”

阿呆嘲笑师父虚:

“师父你要不去医院查下过敏原?”

除了师徒的相爱相杀之外,这部剧剩下的都是缺点。

男主阿呆的人设,还算立得住。

毕竟欧豪只要本色出演一位莽夫,用他的阳刚之气震慑观众就足够了。

至于阿呆离世的妈妈酗酒的爸,怀孕的姐姐闹心的一家。

则纯属多余。

更加灾难的是,编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依旧把握不住重点。

阿呆的生活,除了和爸爸吵架,就只有谈恋爱。

没错,编剧给阿呆加了一段,篇幅很长、又非常“工业”的爱情戏。

先安排阿呆的相亲对象,来队里找他复合。

再安排阿呆,偶遇师娘的同事婷婷。

婷婷主动得像诈骗分子,热情得有些色情。

上来就问有没有对象,还在阿呆胳膊上,留了自己的手机号。

见阿呆没钱买手机,还自掏腰包送他。

欧豪也是好起来了,在剧里当上捞男了。

至于他俩谈恋爱的过程……

编剧则几乎只字未提,直接快进到了结婚生子。

但是看预告,后面他俩的感情线,又是绝症又是出轨的,反正各种狗血。

服了呀家人们,欧豪和张佳宁怎么二搭又是BE啊?

当然了,和老魏相比,阿呆已经算很丰满了。

每次到给老魏丰富人设的戏,编剧就开始和观众玩“寸止挑战”。

比如有一集,仨徒弟在老魏家吃饭。

这时一个陌生人,带着螃蟹上门探望,却被拒之门外

照理说,应该用这个人当引子,引出老魏的过往。

老魏为啥不待见他?背后有什么故事?

结果这人漏了个头,就被赶跑了。

全程没人问他是谁,老魏也没解释。

再比如,老魏和阿呆去歌舞厅查案。

原本该各回各家,结果老魏突然带阿呆去个地方。

然后他从另一个酒吧,抓了个小女孩出来。

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塞钱打车。

观众们肯定好奇,她和老魏是啥关系。

我都脑补出“战友英勇牺牲,老魏照顾烈士子女”了。

你猜怎么着?又没交代!

编剧到底想不想塑造老魏?实在讨厌这个角色,就把他的背景故事删干净。

你留个扣在这儿,后面啥也没有是几个意思?

真就空钩钓鱼呗?

编剧是真听劝,第四集结尾真让老魏去市局支援。

他真的下线了整整两集,直到第七集才回归。

咱们也看过不少国产刑侦剧了。

敢这么安排戏份,《刑警的日子》独一份。

顺带一提,这部剧里还藏着个争议艺人。

高亚麟。

他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还家暴孕妇,名声早就臭大街了。

原本他在剧中,饰演刑侦支队黄队长。

后来被AI换脸,但是特别不自然。

像个发面馒头,每次他出现,都会让观众出戏。

如果是篇幅受限,那与其让老魏支离破碎,不如删掉黄队。

同样是刑侦剧,同样讲警察的日常。

为啥《警察荣誉》就能让观众认可,有共鸣?

明明主角不是刑警,而是基层派出所民警。

明明处理的都是邻里纠纷、寻猫找狗、调解家庭矛盾等琐碎事务。

却能吸引观众,一集不落地追下去。

对警察这份工作,心生向往。

*看这位网友的主页,真考上了

因为它的情节真实可信,有烟火气。

就像发生在我家楼下一样。

有多少观众,被“老人遛狗案”气到睡不着觉?评论区集合!

这份“接地气”。

不是加班的时候煮一锅泡面,办案的时候聚在面馆吃顿饭。

因为它有丰满的群像。

《刑警的日子》里,除了脸谱化的主角,就是毫无存在感的配角。

而《警察荣誉》四位新人警察,各有成长线。

老警察们也各有特点。

嘴硬心软的所长王守一,面冷心热的疲惫师父陈新城。

办案能力出众,却因冒进犯错的曹建军。

剧集完结好几年了,可只要看到名字,观众都能想起他们的事迹。

人家陈新城和李大伟的关系,才叫师徒。

老魏和阿呆,顶多算警察和他忠诚的警犬。

因为《警察荣誉》,找到了刑侦戏和生活戏之间的平衡。

夏洁与母亲的控制与反抗、李大为与父亲的矛盾、杨树的精神内耗……

只有当观众了解,并爱上这些角色,才有兴趣介入他们的生活。

我反正对《刑警的日子》主角的爱情,提不起半点兴趣。

《警察荣誉》把“小”事写“大”,是一种本事。

而《刑警的日子》反其道而行之,能把“大”事写“小”。

把命案拍成了小孩过家家。

让资深刑警,在命案现场抖机灵,和法医插科打诨;

办大案要案,却只派几个刑警去连轴转。

把刑侦剧拍得难看成这样,也算是一种能耐。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