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一处山崖上,竟然刻着汉朝的隶书,上面写着: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
发现石刻的蒙古杭爱山,距离东汉都城洛阳足足1300公里,难道,汉朝的军队竟然能走这么远?
古代形容军事上的最高成就喜欢用两个词,“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指的是西汉霍去病,勒石燕然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打了胜仗,燕然又在哪?
甚至有人怀疑,勒石燕然只不过是一种文学比喻,是班固写文章发明的,根本没有证据。
北宋的范仲写过一首诗“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被后人传诵了千年。
人们一代代地读着这些诗句,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究竟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还是文人墨客想象出来的一个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没想到在2014年,蒙古国的无人区里,竟然找到了一片刻着汉字的山崖,专家翻译之后,中国古代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90年代,蒙古国就在一个小山崖上,发现了汉字的石刻。出于种种原因,蒙古国一直自己研究,没有分享给中国。
蒙古国的一些学者和专家确认这上面刻的是汉字,但因为年代久远,风化得太厉害,很多字都看不清楚了。
从1990年到2014年,整整二十四年,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下来。这块石头虽然被发现了,但它究竟是什么,写了些什么,依然是个谜。
一直到2014年,中蒙两国的大学组成了研究小组,对石刻上的文字进行解读。
石壁风化的情况比照片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队员们搭起脚手架,爬上去仔细观察,但很多字迹和岩石的天然纹理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
有几个字可以辨认出来,那就是“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永元元年”,这四个字像钥匙一样,打开了思路。
他们马上想到了史书上关于窦宪北伐和班固作铭的记载。这块在蒙古草原上沉睡了多年的石刻,很可能就是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封燕然山铭》的真迹。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架好设备。队员们开始制作拓片,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教授们则拿着书,和拓片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比对。
比对工作非常顺利。铭文是汉代隶书,从右往左一共20行,每行字数从5个到17个不等。在全部大约260个字里,有220多个字能够清楚地辨认出来。
这些文字的内容,和《后汉书》里记载的《封燕然山铭》原文,几乎完全一样。2017年7月31日,所有的考证工作都完成了。
专家可以完全确定,这就是史学家班固所写的《封燕然山铭》的石刻真迹。近两千年前刻下的文字,在这一刻,终于被后人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
这个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呢?以前我们读《后汉书》,读到“燕然勒功”,那只是一段文字。现在,这块石头的出现,等于告诉我们,那段文字记录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
它解决了地理上的一个大问题。“燕然山”这个名字,在诗词里出现了无数次,但它到底在哪,一直有争议。一个文学中的地名,从此在地图上有了精确的坐标。
这篇石刻浩浩荡荡,记录了当年汉朝军队作战的场景,即使现在读起来,也觉得万分感动,石刻的大致内容如下:
汉和帝西元89年,汉朝与北匈奴数百年的争斗,在这一年的秋天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在燕然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地区,汉军与北匈奴主力遭遇,一场大战就此爆发。
汉朝的军队威武雄壮,不仅有汉朝兵,还有西戎、氐羌等多个外族组成的骑兵足足三万人。承载军事物资的战车,足足有一万三千多辆。

车骑将军窦宪和耿秉带领汉朝的军队,走过了沙漠,斩杀了匈奴的王侯,他们用匈奴贵族的血涂满战鼓和刀刃。
汉朝的军队登上了燕然山,焚烧了匈奴的部落和王庭,他们在这里祭祀祖宗,昭告上天汉朝报了血仇,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如此巨大的功绩,必须用一种最庄重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个任务,窦宪交给了他军中的一位文官,中护军班固。
班固奉命写下了一篇二百六十余字的铭文,这就是《封燕然山铭》。铭文用精炼的文字,记述了汉军出征的背景、燕然山大捷的战果,以及汉朝的威德。
万里迢迢,天涯海角;
封祭神山,建造丰碑;
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文章写好后,工匠们就在燕然山的一处崖壁上,将这篇铭文刻了上去。他们选的位置很高,在一块离地大约四米的红色岩石上,石面宽约1.3米,高近0.9米。
工匠们一刀一刀,把班固的文字,变成了石头上永恒的印记。这块石头,从此成了“燕然勒功”这个典故的源头。
随着时间流逝,东汉衰亡,中原大地几经战乱。那片遥远的漠北草原,也渐渐被人遗忘。风沙不停地吹,一年又一年,崖壁上的字迹慢慢被磨损,被尘土掩盖。

这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刻在山崖上的汉代隶书作品之一。它让我们知道了近两千年前,官方的、用于纪念国家大事的隶书,是什么样的风格和气派。
以前,我们总说,历史就像一条长河。但这次发现让我觉得,历史有时也像一个回音。近两千年前,班固和那些工匠们,在山谷里留下了他们的声音。
这个声音沉寂了很久很久,直到2017年的那一天,被一群执着的人,重新听到了。
想一想,当你亲手触摸到一块石头,而这块石头上的字,是你的一位先人,在将近两千年前,为了纪念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胜利而刻下的。
那种感觉,会是怎样的呢?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去寻找和保护这些历史遗迹的,一个最朴素的理由吧。
班固为大破匈奴所书摩崖《燕然山铭》找到了,在蒙古杭爱山
2017-08-14 来源:澎湃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