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料到,自己刚威胁中国加税200%,美国法院却做出了裁定,直接宣告关税战结束。
这次裁定标志着美国内部博弈已经到了临界点,民主党意识到,如果不采取强力行动,他们将彻底输给特朗普。为什么这么说?
要理清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拉一拉。就在法院裁决前不久,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已经挥舞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程度。
他当时放出狠话,声称如果中国不交出稀土,他就考虑对华加征高达200%的关税。这已经不是贸易谈判了,这更像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
面对这种极限施压,中方的回应也极具东方智慧——“已读不回”。
这种沉默的姿态,远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有力量,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威胁和讹诈在这里行不通。
这一下,皮球被完全踢回给了特朗普,全世界都在看他接下来要如何收场。是硬着头皮继续加码,还是找个台阶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自己的法院出手了。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其核心法律依据直指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滥用。
法院认为,尽管1977年的法律赋予总统在“国家紧急状态”下采取经济措施的权力,但这一权力是有限的,不能绕过国会,随意对全球贸易伙伴发动全面关税战。
判决书里说得非常直白,总统不能仅仅因为他不喜欢某个贸易现状,就宣布一个“紧急状态”,然后把自己当成“经济沙皇”。
法院特别点名了特朗普以“芬太尼进口”为由挥舞关税大棒的行为,直言这种做法缺乏国会的明确授权,属于典型的“越权”。
简单来说,法院给总统的权力划了一条红线:紧急权力是用来应对特殊威胁的,不是给你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私人工具。
当然,法院的裁决也留有余地,并非一棍子打死。判决明确表示,基于其他法律,如《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全球钢铝产品加征的关税,不受此次裁决影响。
但这丝毫不能减轻这一判决对特朗普政府的冲击力,因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特朗普过去几年里最具标志性的贸易政策的合法性根基。
裁决公布后,特朗普的反应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激烈。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冲到社交媒体上,用一连串愤怒的文字向外界宣告他的态度。
“所有关税依旧有效!”他大声疾呼,“如果关税被撤销,这将彻底摧毁美国!”他将裁决法院称为“高度党派化”的政治工具,试图把这场法律裁决描绘成对他个人的政治迫害。
这种强硬姿态的背后,是他执政以来所面临的最为艰难的处境。
这份判决不仅让他在国内外面临巨大的法律和道义压力,更直接冲击了美国与核心盟友之间本已脆弱的信任关系。
这记“法律耳光”,打在特朗普脸上,却疼在了美国全球盟友体系的神经上。
最直接的反应来自日本。日本贸易代表原本计划在裁决公布后不久就访问美国,就双方贸易协议的具体细节进行磋商,但在裁决出来后,却紧急取消了行程。
这个动作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了:我们对你的政府已经没有信任可言了。
为什么盟友的反应如此剧烈?因为他们被特朗普“耍”过不止一次了。
此前,特朗普政府在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费力达成贸易协议后,转头就以其他理由,大幅增加了对他们钢铝和半导体的关税。
这种做法等于是变相撕毁了协议,让这些盟友吃了大亏。
现在,美国法院自己都站出来说总统的关税政策“非法”,这等于亲手给日本、欧盟递上了一个拖延、甚至推翻现有协议的完美借口。
这一下,特朗普政府的国际信誉彻底崩盘。他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没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自己的盟友也离心离德。
这场裁决的连锁反应,已经从美中之间,迅速扩散到了整个全球贸易体系,其冲击波远未结束。
对内,这场裁决同样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为了给白宫留出上诉的时间,法院特意将判决的正式生效日期推迟至10月14日。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是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寻求“翻盘”的最后窗口期。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7月单月关税收入同比激增273%,达到280亿美元。2025财年累计关税收入已达14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此次被裁定为非法的附加关税。
2025财年累计关税收入已达1420亿美元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向成千上万的进口企业退还这数百亿美元的税款。
更深层次的分析表明,这场7:4的裁决不仅是法律讨论,更标志着美国两党权力斗争的加剧。
它既是司法对行政的关键制衡,也是民主党对特朗普权力扩张的精准反击。
民主党早已对特朗普不断试探权力边界感到警惕。从“加州骚乱期间派遣国民警卫队接管洛杉矶”,到计划“成立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国内骚乱和示威”,
特朗普政府派遣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
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让民主党深感恐惧。他们担心的,是特朗普可能在未来动用“暴力手段”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治结果。
因此,在行政和立法权都被共和党掌控的背景下,利用司法体系来限制特朗普的权力,就成了民主党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武器。
这次由“葡萄酒进口商VOS Selections及12个美国州”联合提起的诉讼,最终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取得胜利,这正是民主党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特朗普败诉,美国关税案迎来历史性判决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由保守派占据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身上。这让最高法院陷入了一个巨大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大法官们在意识形态上可能倾向于支持特朗普的强硬政策。
但另一方面,最高法院近年来在审理重大案件时,一直高举“主要问题原则”的大旗。
这个原则的核心要义是,如果行政机构要推行具有重大经济或政治影响的决策,必须获得国会的明确授权。
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最高法院在拜登执政期间,亲手否决了包括减免学生贷款、强制疫苗令在内的多项重大政策。
如今,如果他们为了支持特朗普推翻下级法院裁决,就等于摧毁自己限制行政权力的核心法律逻辑,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将荡然无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