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那是个被风和尘土包围的年份。黄河水冷,天光低。毛泽东和中央一行人,穿着单薄的中山装,蹲步走在川口渡口。船就等在那里,河面看着不宽,实则一脚下去不知深多少。没有谁大声着急,时间仿佛都慢了一拍。毛泽东回头望一眼陕北的土坡,那种安静像石头砸进水里,声音也没起浪。身边人也只是低声嘀咕,不见谁紧张。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突然毛泽东手一挥,喊:“快!给我照相!”声音不高不低,却叫所有人都愣住。这时候已经是春天,但岸边风还是刮得脸发疼。警卫员还没太明白怎么回事,急急忙忙去喊胡庆华。胡庆华动作流畅,说实话他并没见过太多个这样的大场面,但镜头从不哆嗦,像只老猫。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拍照不是件容易事。对岸是灰蒙,光线灰扑扑。毛泽东就站船头,逆着天,身后黄土地没个尽头。胡庆华绕到船舷,抬机子,脑子里一直打鼓:这么背光,底片要废了么?可也没多犹豫,想着“失败了再说”,快门就摁了下去。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画面里什么都没有修饰。毛泽东的脸线条硬,眼里隐着光。那种看远方的神态很奇怪,没笑,也未皱眉,像个什么都经历过的人,那股劲叫人又敬又觉得亲切。渡口那张照片后来被拿出来反复用,每次看还都不一样。说是他要留影,其实也没人真知道他为啥突然要拍这一张。有说是怕再回不来;也有的,道是他自己心思没人能懂。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十二年延安日子,说轻松都是假的。冬天窑洞漏风,夏天土墙冒潮。毛泽东常常说,南泥湾绿了,心里痛快。其实他自己在陕北的时候,也不过一张八仙桌几把破椅子,连茶壶都常年裂着口。记者来采访,拍过他种菜,甚至下河摸鱼,镜头都糊了还舍不得扔,也许这才叫日子,不是舞台。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战争再大,有些东西是微小的。陕北的老人捧着一碗糁递给毛泽东,说不出口的感情全写脸上。革命靠着这些无名者,有时候毛泽东说话带点玩笑味,看似不在乎,其实心头那点温情一直没断过。敌机来时,他缩进山沟,汽车被炸,他还能呵呵一笑,说“脑壳没破就成”。但他心里那道弦肯定绷得很紧,这话谁信都怪。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1947年,胡宗南大军压境。延安要丢,撤不撤?会上有人说要走,毛泽东偏说“绝不渡黄河”,想硬拼到底。其实这话也未必全真,战局变化,他后来也东渡了。这种反复,局势使然,不矛盾谁都不信。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撤退前,他还不忘叫人把房间打扫干净,文件带上,丢不丢其实无所谓。还调侃说留下点书,教教敌人什么是马列。他对敌人也并无痛恨,只觉得天下万物皆为所用。老百姓送一只羊,他写信谢;有人烧自家房子掩护队伍,他默不作声,眼里又红又亮。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胡庆华这个人,年纪轻轻,心却大。他说相机比命还重,有人笑他傻。后来拍下那些战士、农夫、孩子,没给谁精心摆过拍子,但每一张都带着点憨厚劲头。领导人喜欢他,同志们笑着骂他“轴”,可也没谁真当面数落过。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其实舍不得走。十多年,两鬓白了,脸晒黑了,多少时间都耗这里。群众愿意跟着他,是看见他放在窑洞门口的南瓜,也看见他蹲下去和老乡唠嗑。这种感情别人学不来,不像现在拍照全是摆姿势。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照片真的那么重要吗?后来想想,未必如此。可时间久了,每次大事必有此照。开国大典天安门挂着,百姓不识字也认得笑脸。抗洪时照片又回来,奥运会开幕式拉出来当背景,老百姓说,看这光景,我心齐劲大。照片是工具,也许是符号,可有谁否认,这种凝固的瞬间,不就是一段信仰么?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其实,不止一次,有人说这类照片代表了时代的全部。我却不怎么看得明白,只觉得每次回头,里面总有新的东西蹦出来。河水走了,时光带不走当时的倔强,倒像是照片反复提醒——我们是从这里起家的。哪怕后头发生多少事,这一张照片上的人和表情都是实打实的。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东渡那天,天气并不算好,李福堂老船工脸皱着,手却稳。船在波浪间晃了一下,有人浑身紧张。朱德忍不住笑,劝大伙:“让我们多欣赏点黄河景儿!”毛泽东只是静静呆着,也没回头跟谁说话。这种沉默让人紧张,也有人觉得安心。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船靠岸了,天擦黑。村民们早把家里东西收拾干净,有的还烧了老酒。毛泽东半开玩笑,说“我们不是来享受的”。大家也就没多闹,赶紧跟着动手搭帐篷。当天夜里他房间灯还亮着,看文件琢磨不清楚,人困马乏。也没人想过他会不会受冷,大伙觉得“他不累”,可有谁真晓得?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政策和战略都是会变的。原先有同志建议往华北平原走,毛泽东说“先去晋绥”,转头局势一变,又不带半点犹豫东进了。这样的矛盾其实无所谓吧,重要是方向对头,细节总归难完美。谁还没两种心思?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到了晋绥,天天开会,刘少奇带队下乡,周恩来拉着干部开座谈会。大多数政策就这样活生生磨出来的。西柏坡会议开了,毛泽东说“胜利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其实谁都没把话听全——太累了,能坚持已不易。

1948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刚开船,毛泽东突然转身:快!给我照相

照片冲洗出来那会儿,很小范围里传开。毛泽东看了点头,周恩来说象征意义大。后来开国,照片挂起来,多少人一看就眼红。有老红军说,看见“主席”照片,仿佛把十几年都走过一遍。照片慢慢地放大,印刷,进报纸,挂墙上,变得不是那么私人了。

后来,照片又成了各种运动的象征。黄河发洪水,照片拿来鼓劲儿;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背景也能看到这张黑白影像。看着这些变化,谁都清楚,一段时间过去,照片的意义就会变,但情感不变。

再后来,2019年又被拿出来拍纪录片。展览办得热闹,大学生也在照片前写观后感。说实话,有的人真懂,有的人看不懂,反正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一份情感。照片不是简单的历史物件,它也许就是个凭证,也可能只是一个时代的起点。过了百年,往后还有谁会像我们这样在乎一张老照片?

照片承载的或许只是片刻情绪,或者领导人的一瞬情怀。也许有人觉得这种情感太重,未必值得过度解读。可只要河水东流,只要这个民族和土地还在渡河,照片就有了它被一遍遍讲述的理由。是不是定格了时代,这不一定,也许每个人心里另有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