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个月,社交媒体上再度曝光了沈飞六代机的清晰照片。美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这款被坊间称为“歼-50”的第六代战斗机在整体设计上,比被称为“歼-36”的成飞六代机更为激进。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网传沈飞六代机“歼-50”的飞行照片】


网传的“歼-50”拥有无尾兰姆达翼构型、全动翼尖、推力矢量,座舱和机体的融合程度也比一般的飞机更高。再考虑到歼-50的尺寸、重量更小,可调整的设计空间更少。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足以证明该团队的设计能力。

“歼-50”的试飞在外界引起了担忧,比如美国知名军事网站《战区》就写了长文,分析“歼-50”的情况。美国人认为,“歼-50”是一款很优雅的战机,是比歼-36更轻一点的“重型机”。

《战区》也注意到了“歼-50”的很多超前设计,意识到中国的六代机设计相当超前,但却又要帮美国强行挽尊,强调“歼-50”只是技术验证机,因此和美国六代机F-47处于同一个阶段,因为后者的技术验证机也已经飞过了。

很显然,《战区》认识到了中国在六代机上的领先与进步,但又不承认美国在这场竞赛中落后,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欣赏中国六代机的设计,就越不能承认中方拥有优势。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美媒分析中国沈飞六代机】


不过现实不会跟随人的意志而迁移,中国在六代机发展中,已经对美国确立了三重优势。

首先是手里握有两款不同型号六代机的中国,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其中的差异性,同时探索多种未来战争理念,并选择其中最有利于自己的理念进行发展。换言之,中国将掌握六代机时代的空战定义权。

随着新的理念体系被确立,处于追赶位置的美国就必须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那就是让自家的F-47战斗机适应这套由中国定义的体系,还是围绕F-47打造一个属于美国自己的作战体系。

中国的两款六代机是侧重不同作战需求的型号,任务适应性远超美国的F-47。哪怕F-47能够在性能表现上对标歼-36或歼-50中的任意一款,美国也依然处于下风。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成飞六代机被坊间称为歼-36】


其次,美国六代机的研发进度堪忧,中国在进度上至少领先4~5年,甚至更长时间。

别看美西方国家的军事专家们特别喜欢说:“六代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能仅凭几张照片和几段视频就判断中国的六代机是六代机。”

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我们的六代机确确实实飞在天上,而美国的F-47还处于PPT状态,甚至连概念图被人质疑“保密就是保落后”。两国的六代机项目进度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导致美国想要在舆论上占上风,就只能玩弄文字游戏。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沈飞六代机服役想象图】


波音提交的F-47战斗机方案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想要赶时间,甚至愿意放弃先进概念,采取更为保守的设计,不然他们没有别的合适理由来解释F-47上的鸭翼结构。

这也就引出了中方的第三重优势,六代机设计上的领先。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美国的F-47战斗机上有鸭翼结构】


为什么说鸭翼出现在F-47上,是个保守乃至落后的设计?一是影响全向的宽频谱隐身能力,二是说明波音在复杂的气动控制上缺乏把握。

很多人或许会搬出歼-20来解释鸭翼不会影响隐身,但歼-20这种五代机并不追求全向、宽频谱隐身能力,鸭翼当然不是问题。六代机为了达到更上一层楼的隐身能力,尽可能取消机体表面突出物,连垂尾平尾都不要了,鸭翼更是“负资产”。

在尽可能取消凸出物的同时,为了保证战斗机的操控性和机动性,六代机还需要应用大量复杂的新型控制面设计,比如全动翼尖、差动前缘襟翼、展开式方向舵、下表面扰流板、扰流片-开缝-折流板等。

这些多面控制技术美国的NASA早在90年代就有探索,并且有了相关的理论成果,但为什么几十年过去,波音反而给F-47装上了鸭翼呢?

答案并不复杂,这样复杂的舵面控制,需要更加复杂的飞控来控制,波音缺乏相关的沉淀,更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一点点积累,因此在气动设计上保守一点,也是无奈之举。

大V:中国六代机3大优势已确立

【沈飞六代机飞行想象图】


不难发现,比未来空战的定义权,美国比不过,比六代机项目进度,美国也只能在嘴上逞能,实际上他们落后中国至少5年,比技术水平,为了尽快追赶中国的进度,波音都被迫保守设计了。

说今天的美国在六代机竞赛中全面落后于中国,这一点也不夸张。那些嘴硬的专家们也只能嘴硬了,随着中国的六代机不断试飞、不断完善,有关两款六代机的设计细节会随着时间推移被逐步曝光,中国的相关优势也会越来越清晰。

等到解放军的六代机率先服役时,美国该担忧的就不仅仅是落后这么简单了,而是西太平洋的军事霸权要被彻底干碎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