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算是圆满。
《蛮好的人生》最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可能有人觉得有遗憾,不够美满。
大家没有看到坏人的惩罚,也想象不到胡曼黎最后到底是单身还是跟谁在一起。
但我却觉得,这样的结局很有深意。
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有固定结局的电视剧或许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但开放式的结局,不仅让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人物也更丰满了。
当剧中的角色因自己的选择而后悔的时候,在后悔之后又进行选择,并且编剧也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那么他们就不单单只是角色了。他们,被赋予了人格。
剧中的角色的很多,让人感到比较意外的恐怕就是丁致远最后对邱丽苏说的那番话了。
但真要相比起来,我反倒觉得李奋斗是最让人意外的角色。
原因有三:
够深情、够专一
莎士比亚在《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中写:
爱不随斗转星移而更替,而是到末世也始终如一。
李奋斗第一次出现,是邱丽苏央求丁致远给他写序。
丁致远虽然人不怎么样,但文学水平没得说,他看不上李奋斗的书,让我一度觉得李奋斗只是个草根出身、没文化、没素质的“暴发户”。
尤其是他跟邱丽苏将丁致远灌醉签字后,说好了修改又瞒着丁致远将书发表的行为,让我自动将他划分成邱丽苏的一丘之貉。
但到了剧情后期,慢慢了解他之后,我才发现是我武断了。
不怕大家笑话,邱丽苏和李奋斗一见面,我还以为他俩有一腿,没成想他竟然是全剧最深情、专一的人。
当年,他只开了个杂货铺,跟着妻子白手起家,一步步从摆摊到房子越买越多,成了大老板。
这一路上,他的妻子一直对他不离不弃。
但工作越来越忙,妻子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胃癌离世。
而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找过。
就连他身边的严秘书都知道:
李总的妻子只有一个,以后也只有一个。
哪怕过去很多年,他也还会回想起跟妻子一块的时光,所以他才会对唯一的女儿尤琪那么好。
世界上大多数男人心里都有“白月光”“朱砂痣”,但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都变成了“白米饭”“蚊子血”。年少相知的爱情不是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被磨灭,就是像金榜题名后的状元一样转身娶了公主,早已遗忘家中的糟糠之妻。
坦白讲,深情、专一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词汇,但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显得如此难得。
在大环境下,李奋斗就显得如此让人意外。
尤其是,还有丁致远这个例子在前,就更让李奋斗显得难能可贵了。
胡曼黎跟丁致远结婚的这些年,上到家里的大事小事、下到赚钱养家、再到亲戚父母,这些她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想比起来,丁致远像极“软饭男”。
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中文教授,读过那么多的书,对待感情的忠诚度,却远远不如他看不上的李奋斗,何其讽刺。
最讽刺的是,丁致远只是中文教授,不喜欢胡曼黎了就能傍上富婆,看不惯邱丽苏了又转头找胡曼黎复婚。
两段感情,他都没有负责任。
反而是李奋斗,功成名就之后不仅没有忘记妻子的付出,在他见到胡曼黎跟自己妻子很像,从而开始欣赏胡曼黎的时候,就会发现他同样肯定妻子的价值。
丁致远吃白饭,却满对满身铜臭味的胡曼黎一脸嫌弃,甚至作为夫妻,四五年都没有同房。
非但如此,他还仗着靠胡曼黎找关系得来的网红教授身份,嫌弃胡曼黎的中专学历。
这两个,一比较就高下立分。
为女儿考虑周全、听劝
梁晓声在《父亲》中写道:
生活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老头,尽管他的脊梁丧失了力气,也仍想为你扛起所有。
薛晓舟和胡曼黎为什么能拿下三千万的单子?
薛晓舟有句话说的没错,在李奋斗眼里,重要的不是什么保险,他需要的不是继承人、女婿,甚至是女儿的孩子,而是在百年之后能让尤琪的时候有保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唐玲输掉这一单,并不是输在方案上,而是她没有看明白,李奋斗真正在意的,是女儿的未来生活。
尤琪和李奋斗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在尤琪的视角里,小时候爸爸妈妈开杂货铺,身边的小朋友都羡慕她,她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但后来爸爸生意越做越大,家里也越来越有钱,可能见到父母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在无数次的分别后,母亲胃癌去世,最后的告别又来的如此快。
所以长大后,她想要开一家跟小时候一样的杂货铺。
李奋斗说,尤琪的梦想是不切实际的。
但人总是会回忆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幸福,迫切想回到那个让我们觉得幸福的环境,导致此后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此而努力,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这成为了你的梦想。
李奋斗不支持尤琪,不是他不爱女儿,而是太爱了。
他从贫苦变得富裕,在尤琪只是孩子的时候,他就经历过没钱的时光,他知道贫穷的生活有多么难熬,今日得来的一切又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不是不支持尤琪的梦想,而是这个梦想需要让从小被保护的很好的尤琪,去体验生活,走自己的老路。
他们都没错。
一个想要陪伴和回忆,一个不想让女儿吃苦,但就是因为这样才会爆发矛盾。
每个孩子都想要父母的陪伴,可父母却觉得能给你最好的生活就是为你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让你一生都不为金钱发愁。
李奋斗是一个好父亲,只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也无奈于女儿的不理解。
当他知道薛晓舟和胡曼黎有办法保证自己百年之后,尤琪仍然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他就选择退了一步。
父爱如山,李奋斗说不出哄女儿高兴的话,却永远在做着对她有利的事。
丁致远却截然相反。
平时,他确实表现的自己很有修养,也很好,但丁达尔的家长会他几乎没有参加过,丁达尔在学校被人误解,他也只能找邱丽苏帮忙解决,最后却害的丁达尔离家出走。
丁致远做的唯一一件负责任的事情,就是在邱丽苏早产的时候赶到医院,留下孩子,并对邱丽苏说:
我们犯错了,让孩子承受结果,这是新的错误的开始。新的生命无法带来好的开始,那起码让一切都结束吧。
故事的开头,丁致远在《哲人说》的节目上,大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他确实很有学问,所思所想也很这些,但始终不够接地气。没有一个哲学家是不经历生活就敢侃侃而谈的,也没有一个作家是不观察就能写作的。他披着的是学术的外衣,但对文化和哲学的研究却没有深入生活。当他在最后时刻终于为自己孩子负一次责任,说的话还是在讲大道理,但这一次的道理却实实在在是道理了。
李奋斗的书是不堪入目,至少入不了中文教授的眼,但像胡曼黎这样朴实的人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人们真正看不上的是李奋斗草根逆袭的经历,因为他们嫉妒,所以连带着对他的书也不认同。
但其中无论是对妻子的怀念,还是对女儿尤琪的描述,却是实实在在就经历的一生。
他是从一开始就明白责任的人,而看不上他的丁致远却要错过了才懂。
只有他给了胡曼黎尊重
《傲慢与偏见》中写道:
我独立自主,不依赖任何人。这样的我,才是最有魅力的。
很多人说,李奋斗把胡曼黎当成了妻子的“替身”,但我不认可。
没有人能替代他的妻子,即便是胡曼黎也不能成为他妻子的样子。
陪伴李奋斗走过艰难岁月的人,是他的发妻,妻子去世后,凭借他的财富和地位,明明可以再找,但是他一直都没有。
那又凭什么断定,只是因为胡曼黎跟妻子有些像,就是他追求胡曼黎的原因呢。
他之所以对亡妻念念不忘,是因为相伴创业、走上巅峰、携手并肩的经历,令他难以忘怀的也是那个遇事不怕事的妻子。
人经常会在不同的时间喜欢上相似的人,本质是因为那就是你的偏好,而不是谁把谁当成了“替身”。
如果这部剧真的把胡曼黎写成“替身”,那我只能说崩人设、崩立意,这部剧的内核就完全不存在了。
胡曼黎像李奋斗亡妻,一方面是装的,她看过李奋斗写的书,故意背着平常不背的大包到李奋斗面前,但李奋斗跟严秘书两次感叹胡曼黎与亡妻的相似,对她却表现出冷漠不耐烦的态度。
这说明,胡曼黎仅仅只是勾起了他的回忆而已,也并没有让他觉得有多么特别。
另一方面,是胡曼黎确实就是多管闲事、善心大发、能力又强的人。
没发现吗?
真正让李奋斗开始对胡曼黎明确表示出有兴趣和转变态度的,是她对尤琪的理解,她帮尤琪解决房东问题、开解父女矛盾,引导李奋斗正视女儿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跳脱出胡曼黎像妻子的标签,开始注意到她这个人。
如果这些论点都不够,那就看他的态度。
尤琪想让胡曼黎当自己后妈,但被拒绝了。
之后,她回家就告诉李奋斗,但李奋斗却说:
如果她是这样想的,那我尊重她。
一个“替身”,有什么好尊重的?
李奋斗从草根逆袭,他喜欢就是有才华、自立自强的人。他是典型的慕强心理,他看到胡曼黎内在的人格,并且被吸引。而他选择尊重,也是因为他明白胡曼黎受不得摆布。如果强加干涉让她感到困扰,或者胁迫她,当她低下头的时候,她就不是她了。
而丁致远,用了二十多年时间都没看清楚胡曼黎的人格。
他讲着哲学的书,却从不曾站在哲学的角度就分析一下胡曼黎这个人。
他出轨、背叛、不负责任,甚至还有些忘恩负义,将自己这些年的成就都归结在自己足够优秀上,嫌弃她并抛弃她,丁致远从未尊重过胡曼黎的想法。
哪怕是最后幡然悔悟了、后悔了,他在给胡曼黎父亲交二十万养老院费用的时候,也没有跟胡曼黎商量过,到了最后,他还是没能学会尊重陪他成长的妻子。
这么看,李奋斗的魅力就更加明显。
他一刻不曾忘记雪中送炭,在他最落魄时候扶持他的妻子,并对妻子作出的贡献表示欣赏。
在遇到胡曼黎后,他仍然显示出一个男人最大的气度:对女性的尊重、肯定胡曼黎的能力。
一个能拿出三千万给女儿做信托的人,在喜欢一个女人时,会在意自己的外貌,听女儿的话敷面膜。
在被拒绝后,不仅不恼怒,反而尊重对方的决定。
在想要追求时,有钱却不用钱砸人,就足以显现他的可贵。
结语
剧中看不上李奋斗的人很多,多数人都说他不是一般人,又有许多人看不上他的出身。
但他实实在在成功了,不仅如此,连自身修养都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悉达多》中写道:
我尊重你们的命运,理解你们的局限,无所谓你们的行为。
请记住:真正格局大的人,不是站在某个角度争论说服别人,而是坚持自己的同时,也尊重别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