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初的名臣,魏征是不得不提起的一位,他的犯言直谏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原本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如果当年李建成听魏征的话,李世民永远不可能称帝。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因为发动玄武门之变才夺得了皇位,虽然太子李建成被极度丑化,但是他并非是泛泛之辈。 魏征原是李密的手下,虽然他屡次进谏,但是不被重用。后来魏征被窦建德俘获,成为了一位幕僚。不久之后,李世民成功击败窦建德,魏征得以入唐,出任太子洗马。 当时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是他的功劳远远不如李世民。于是魏征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后来,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反目成仇,魏征全部都看在眼里。他向李建成建议,把李世民调离长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但是这个建议未被采纳,后来也就有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李建成虽然死了,但是魏征没有被判处死刑。 李世民即位后,责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是个直性子,他回答:"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的确如果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也许死的就是李世民。魏征虽然是太子的心腹,但是李世民选择了重用他。魏征经常犯言直谏,李世民也从谏如流。君臣亲密无间,合力开创了繁荣盛世"贞观之治"。 贞观十六年,因为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饱受争议。李世民当即让魏征担任太子太师,来保全皇太子。 但是仅仅一年后,魏征因病去世,李世民悲痛万分,哭诉道: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这次出征高句丽虽然胜了,但是因为过于轻敌,导致粮草供应不上,加上天气寒冷,最后选择了撤军。此战对唐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其实也算是战败(至少韩国人是这么认为的)。唯一让李世民欣慰的是,此战挖掘了一位大将,也就是后来的薛仁贵。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高句丽不会有机会苟延残喘30多年,也许早就成为中国的一块领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