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尤其是一部带有悲剧性质的电影,最让人害怕看到的几个字是什么?有人说是"本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我们害怕的不是电影的悲痛与荒唐,而是那样的悲痛与荒唐,曾经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真实的惨烈发生过。 《天水围的夜与雾》就是这样一部残忍的电影。2004年,天水围发生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案件,一名男子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与女儿之后自杀身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家四口灭门案"。 同年6月底,导演许鞍华去祭拜死者,同时收集了相关资料,拍摄成了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

1.底层人的悲剧与挣扎 电影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那个信息与网络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大陆人对香港总是有莫名其妙的向往,因为那里片土片金,富饶而发达,有人说这部电影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但是不管怎样发展的社会,都是有底层人的存在的。李森就是这样一个底层人,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可以在大陆轻而易举的伪装成成功者,有的时候,悲剧的发生往往来自于最初的温情与感动。 阿玲第1次遇到李森的时候是感动的,阿玲是一个挣扎在巴蜀山川的女子,她的家庭贫穷而传统,她是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之下的受害者,家庭的贫困与父母的不重视,让她不得不小小年纪出来打工。

电影没有明确的交代阿玲到底有没有从事色情行业,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线索之中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阿玲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底层女子,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有些事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电影最明显的一个线索就是她与李森的相遇是因性生爱。 一个是来自香港的"工程师",一个是贫困且貌美的年轻女子,一个是急切的需要摆脱原生家庭痛苦的年轻少女,一个是想要在大陆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的中年男人,两人一拍即合。

故事的开始似乎是带着些许温情的,李森给晓玲家里带家用电器,修房起屋,随着晓玲的肚子越来越大,他们在同村人的祝福下成为夫妇,一切看似美好,在这样的美好之下,隐藏着原始的粗犷的痛苦的挣扎。 故事的转折开始于李森凌辱了晓玲的妹妹,也就是自己的小姨子。本来在这里就可以认清李森的真面目了,但她的家人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里体现的还是最原始的底层人的痛苦,对于晓玲的家庭来说,李森是一个救世主,一开始的凌驾让他们分不清丝毫反抗的心思。 但是谎言总是要被揭穿的,没过多久晓玲就跟随李森回到了香港,原来这个号称是工程师的男人,不过是生活在香港逼仄的棚户区的普通工人。然而谎言的揭穿却带来更大的悲剧,家暴彻底摧毁了一个底层女子关于爱情与婚姻最美好的向往。

2.家暴——以爱之名的伤害 其实李森的暴力倾向在晓玲家时就已经显露无疑了,因为晓玲的家人有一次没有顺着李森的意,李森就将晓玲家的一条狗活生生的打死了,那样的血腥与狠厉,为电影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那一刻李森的猩红的眼,不免让人想到之后他伸向自己妻子的那一把刀。 他们回到繁华的香港之后,李森接不到活,只能靠救济金度日,而晓玲这个在乡下一无所有的女人,却能在大城市香港混得比他好,婚姻之中的巨大落差,常常让他感觉抬不起头,他急切的需要在什么地方找回自己的自尊和那种对于婚姻完完全全的掌控感。 对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男子来说,暴力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法,他需要在晓玲的身上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他殴打她、强暴她、拿出刀子刺在她身边的枕头,他逼迫阿玲喊着:"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一切。"

为了婚姻和孩子晓玲选择了忍让,然而暴力的滋生和肆无忌惮,往往是受暴力者的忍让与不反抗,愤怒之下,李森将晓玲和两个女儿赶出了门,母子三人只好逃到了庇护中心。 然而在这里,晓玲面对询问时却说:"我先生姓李",在痛苦与挣扎之中,她仍维护着丈夫的尊重与体面,或许这个谦卑的女人,仍旧还爱着那个让自己遍体鳞伤的男人。 李森和大多数家暴的男子一样,愤怒上头时拳打脚踢,不过多久就又转过来认错,信誓旦旦,诚恳异常,回过头来却依旧是变本加厉的拳打脚踢。 李森似乎吃准了这个柔弱而善良的女人,用爱情的名义一次次伤害,直到最后这个女子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但是她却再也离开不了了。

"复活节的前一天,她终于咬紧牙关,决定离开她男人"然而李森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不毫不犹豫的将那把罪恶的刀伸向了曾经爱着的女子,然后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女儿,最后血红着眼将刀刺向了自己的身体,电影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同生共死,这样古老而血腥的爱情祭祀方式,在现实世界真真切切的上演。

3.爱情中的依附往往会造成婚姻中的悲剧 大多数爱情的开始往往是温情的,他们也曾经是众人羡慕的一对,他们取得了父母的同意,他们曾在雨中真切的表露过真心,男人帮女人摆脱了困境,女人嫁给了男人,一切看上去顺理成章而又美满。 可是故事的开始就隐隐显露出罪恶的深渊,他们的爱情是在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之中开始的,晓玲并没有给予李森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且她也给不了,而李森却给晓玲的家庭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发展成为后来婚姻里奇怪却又鲜明的阶级感。 一开始李森就是凌驾于晓玲之上的,他其实是看不起来自乡下的晓玲的,哪怕自己也不过是城市之中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种失败的落差感与婚姻之中的凌驾感,让他有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感促使他必须时时刻刻彻彻底底的掌控晓玲。

爱情之中最害怕的是依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虽然听上去不怎么好,在婚姻之中,其实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必要的,只有相互平等与独立的爱情才能获得尊重,彼此尊重才能使一段婚姻真正美好的走下去。 然而未曾受过教育的晓玲压根不明白这个道理,她是不知道独立人格存在的,甚至在向最亲的人诉苦时,她甚至会觉得"哪个丈夫不打自己的妻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晓玲其实是知道李森在香港有家室的,但是她选择了一味的忍让,他对李森的顺从其实是一种害怕失去的外在表现,换一种说法就是她压根离开不了李森,一个女人离开了男人活不下去听上去可笑,却也是社会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

晓玲其实也尝试过求助,但她的几次求助最后都不了了之了,社会对于家暴是一种忽视状态的,不管是她自己还是这个社会都无法把晓玲从这种带有依附关系的婚姻深渊之中拉出来,这才是电影真正的悲剧存在。 当时的社会环境加上晓玲自身的妥协与忍让,最后发展为彻头彻尾血淋淋的悲剧。许鞍华这部电影倾注了对于社会和现实以及人性的思考,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和姿态来面对婚姻与爱情?这是值得人思考的。 爱情,不只是依附,晓玲不过是一个影子,她真实而又如影随形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影射着现实社会的悲剧与惨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