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观察》杂志(MIlitary Watch Magazine)网站刊文,盘点了俄空天军主力重型战斗机СУ-35С在俄乌战争中的损失情况。综合不同口径的统计,在2022年4月3日和7月19日、2023年5月13日和9月29日以及2024年2月17日,俄空天军的重СУ-35С型战斗机出现了4次可以确认的战损和1次疑似战损。这些战损均由地面防空武器系统造成的,其中2023年9月29日的损失记录来自己方防空火力的误击。

从俄乌战场的现实情况是,乌空军的老旧战机完全不具备与俄空天军新锐战机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低空突防机动灵活的使用北约制式的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展开破袭。而俄空天军虽然控制了战场的天空,却无法彻底压制来自地面的威胁,无法对乌军纵深目标实施连续的遮断打击,而且在抵进火力支援任务中,还时不时的遭到乌军机动设伏的地空导弹的偷袭。

对于俄军的整体表现,网络舆论的几乎是一致的以“拉胯”甚至“抽象”来形容。特别是在开战前被寄予厚望的俄空天军,一度让人以为能像美军一样肆无忌惮的蹂躏失去制空权的对手。不可否认,在俄军的参战部队中,除ВДВ空降兵“超人”外,其他所有军兵种部队都搞出过一系列“烂活”,但是拿美军在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恃强凌弱的表现作对比,实在是有失公允。毕竟,乌克兰在欧洲可是国土面积排位第二的“大国”。

另一方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对于北约国家在地面作战中依仗的“绝对空中优势”,师承苏联的俄罗斯军事理论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冷战巅峰状态的苏军,还是如今“支棱不起来”的俄军,从来都没有取得压倒性空中优势的要求,甚至允许在不完全掌握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实施大规模地面突击行动。之所以形成如此认知,恰恰苏联和俄罗斯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客观判断。

毕竟,即使在冷战的巅峰时期,在作战飞机领域,苏联也始终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显然不能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但是在地面作战装备领域,苏联又是占据数量和质量双重优势的一方。因此,采取“以地制空”的方式,由前线航空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在高机动性的野战防空系统掩护下,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用履带踏平北约的机场,成了夺取制空权的“原教旨主义”解决方案。

如今的俄军早就没了拉起“钢铁洪流”的能力,无法达成在地面作战中速战速决的目标。而一旦陷入持久拉锯当中,缺乏频谱侦察和管制能力、多维战场监视手段、远纵深时间敏感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指挥反应速度低下等毛病就接二连三的暴露出来。当然,经历了2年的战火历练,俄军的反辐射压制作战水平还是有进步的。在2月22日,俄军在赫尔松前线使用制导航弹,又击毁了1套乌军的“爱国者”PCA-2系统的指挥控制模块。而根据乌方消息,北约援助的全部7套“爱国者”PAC-2/3防空导弹系统中,已经有5套被俄军摧毁。

至于乌军的防空作战,虽然击落了一些高价值目标,甚至开创了首次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下,击落对方预警机的先例,但是在整体上依旧是失败的。防空作战的最重要目标,是掩护己方的兵力调动与展开,保障地面作战行动的后勤。但是,实际上乌军现在已经完全无法为一线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在北线、东线和南线的多个战役方向均陷入危机之中。偶尔的前出机动设伏成功,终究改变不了后方交通接点迭遭空袭,前沿分队制导航弹吃到饱的现状。

就像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入侵行动一样。虽然南方奋起还击,取得了首次击落隐形作战飞机的记录,但是依旧在民生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不得不最终选择屈服。虽然乌军得到了一些北约先进武器装备,偶尔也能取得有助于“国际观瞻”的战果,但是改变不了整体实力的巨大差距,最终还是会走向山穷水尽。

而俄乌战争打到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先进装备在作战中的损失难以避免,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无敌的武器。只要在战斗中,武器装备发挥了预期的性能,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那就是表现合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