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战,使用中距和近距导弹互殴是主要的作战模式,然而随着反空空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击中目标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现代空战仍然没有办法摆脱机炮。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让空空导弹效能越来越低的技术挑战有复杂干扰环境和新目标两类。

一、复杂干扰环境

随着空空导弹的升级换代,以机载干扰技术为主的空空导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而且逐渐有压倒空空导弹升级速度的趋势,这将给空空导弹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机载干扰技术主要分为电子干扰和光电干扰两类:

1、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主要指对空空导弹制导雷达的干扰方法,干扰类型包括灵巧噪声、多假目标、组合干扰、拖曳诱饵、交叉干扰等。特别是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让射频干扰变得更加快速灵活,能够实现在时域、频域上的全覆盖。DRFM干扰侦测、接收雷达信号,以数字形式存储,经过调制处理后形成高度相参性的干扰信号发射出去,可以形成多种灵巧式干扰及欺骗与噪声复合的组合干扰模式。

而固态功放技术的发展使得压制干扰设备体积小型化,所搭载的平台日趋小型化和多样化,如美国的E/A-18G电子战飞机就能携带AN/ALQ-99这种功率级别的干扰吊舱,而以往这种吊舱只能在运输机平台上才可安装。随着美国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发展,F-35飞机可能以更小的体积集成AN/ALQ-99级别的电子干扰设备,使其几乎每架飞机一台,对导弹造成的威胁极大。在拖曳式诱饵方面,该飞机上的AN/ALE-55机载拖曳式诱饵和MALD空射伴飞诱饵可以使得干扰在角度上实现与目标分离,使得雷达系统很难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分辨,可以说,一枚现役的中距空空导弹想击中E/A-18G几乎不太可能。

2、光电干扰

近距格斗弹的主要制导模式是光电制导,但飞机目前也已经针对性的发展出了多种干扰样式,其中以红外诱饵干扰、红外干扰机和定向红外干扰最有名。

机载红外诱饵弹指通过某一发射物质的剧烈燃烧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从而欺骗来袭导弹,主要有点源、多点源、面源、伴飞、复合和多光谱多种体制,是世界上主战飞机普遍配备的干扰系统。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红外面源干扰系统通过特殊材料发射到空中的快速氧化,自燃形成大面积的红外诱饵云团覆盖目标,或者形成与目标类似的目标辐射信息,造成导弹难以袭击真的目标。导弹的识别体制却还没有进步,8月份,美军飞机发射两枚AIM-9X失效就是因为对手飞机发射红外诱饵弹造成对焦点位置的误判,当时很多人发出大吹特吹的AIM-9X原来不可靠,所谓的红外成像体制也不一定靠谱之类言论。

际上是对红外成像体制导弹的图像识别算法不了解,目前能够在导弹上运行的图像识别算法其实很笨,它只是按照每个格子里的像素数值来进行计算,根本不知道自己识别的是什么。只要红外干扰弹散的够开,覆盖的范围够广,就肯定会识别失败,更别说追踪重点部位,当然拿AIM-9X来对付红外面源干扰就更不靠谱了。

红外干扰机则是一种主动干扰方式,它可以发射与飞机自身辐射红外信号类似的波束直接打到来袭导弹的导引头内,使其阻塞或者饱和,这种波束也可以是激光。这种技术几乎让近距格斗导弹无解,美军“海妖”系统就是此类,该系统推出时间很早但当时不成熟,F-35正在计划未来配装最新的激光干扰器实现无懈可击的空战能力。

二、新目标的挑战

所谓新目标就是与传统战机类目标特性不同的目标,这类目标主要包括隐身飞机、临近空间飞行器和低慢小目标。隐身飞机的RCS极小,如F-22飞机,其雷达探测距离仅为原来的44%,这使得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根本不能和机载雷达完成交班,即使弹载雷达捕获到了目标,也会因为距离过近而脱靶。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速度往往大于5个马赫数,飞行高度20千米到100千米之间,这种目标现有的空空导弹既瞄不准、也看不见、还打不了。而低慢小目标往往飞行速度只有几十米,几何尺寸小,使用空空导弹打效费比太低,对于微型无人机,导弹的导引精度根本达不到这一数量级,也就根本打不上了。

综上所述,空空导弹未来面临的挑战非常多,且这些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于空空导弹本身。因此,那种认为机炮已经过时、双方的空中格斗只需要互相扔导弹的观点,其实是存在着误区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