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也有野生大熊猫?远古洞穴中发现大熊猫化石,距今数万年

作为我国的“国宝”,野生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万年,尤其是此前在欧洲发现的疑似大熊猫的古老化石,更说明极有可能在1000多万年前,它们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这些都导致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它们的栖息地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

武汉高温40℃+,人都受不了穿“皮草”的大熊猫怎么消暑?

火辣三伏天,最苦是炎蒸。武汉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帮助动物们消暑度夏的,特别是新来的动物们,如何度过武汉的首个夏天?今年是武汉动物园改造迎客后的第一个夏天。自从入夏以来,园区内各场馆的中央空调就已经全面开启。记者在熊猫馆看到,尽管外面骄阳似火,但馆内依然是

存活了1.5亿年的湖南“小青龙”,长出一条白尾巴,比大熊猫珍贵

在湖南的莽山深处,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瑶族传说,讲述着一种古老的巨蛇,它们自侏罗纪时期起就栖息于此,瑶族人将其奉为神圣的图腾,亲切地称其为"小青龙"。蛇类学者陈远辉对此传说深感兴趣,曾多次深入莽山探寻,但始终未有发现,令他怀疑这是否只是瑶族人的美好想象。然而,

同样叫“熊猫”,同样吃竹子,一个100多公斤,而一个仅家猫大小!

名为"熊猫"的生物,虽然都以竹子为食,但体型却天差地别,一种体型庞大,而另一种则小巧玲珑。小熊猫和大熊猫,虽然名字相似,却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小熊猫在外形上更接近猫科动物,体型略大于家猫。而大熊猫,原名猫熊,因历史原因,名字被颠倒,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熊猫。这

女子随身携带的折叠凳掉入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通报:终身禁入

来源: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周某某(男,55岁),2024年7月18日,在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参观时,趁安保人员不注意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吐口水。鉴于周某某的行为违反入园参观规定并可能对大熊猫造成严重危害,终身禁止其再次进入卧龙中华大

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通报多起不文明行为

“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微信公众号22日通报三起不文明行为,具体如下:周某某(男,55岁),2024年7月18日,在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参观时,趁安保人员不注意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吐口水。鉴于周某某的行为违反入园参观规定并可能对大熊猫造成严重危害,终身禁止其再

大熊猫在古代为什么叫做食铁兽?真是蚩尤的坐骑吗?

"滚滚",这个专事卖萌的可爱生物,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一股凶悍的力量。这一点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食铁兽。是不是吓了一跳?传说中,古代争霸天下的蚩尤,他的坐骑竟然是大熊猫。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蚩尤居然选择了坐着萌萌的"滚滚"征战江山?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不败之理呢

山西发现“母子中国豹”!豹子越来越多,人会被攻击吗?

在中国山西,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动物——"母子华北豹"。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这无疑是对我国生态保护成果的肯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些珍稀物种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使得它们得以繁衍生息。根据2021年的生物多样性报告,

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国宝?以卖萌为生的熊猫,背后有一部血泪史

大熊猫,这一被赋予国宝之名的动物,其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历程。在古代的《山海经》中,曾有关于"逐鹿之战"的记载,其中提及的"食铁兽",便是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大熊猫。古籍中对它的描述,与现在我们眼中那憨态可掬的形象大相径庭,它被描绘为一种能食蛇、铜铁的

中国特有的“植物界大熊猫”,长在崖壁上,茎如铁丝,叶似铜钱

在三峡库区分布着一种“远古生物”,名叫荷叶铁线蕨,其茎如铁丝,叶似铜钱。青翠欲滴,娇小玲珑,是一种古老、美丽的蕨类植物。荷叶铁线蕨濒临灭绝,被认为是“植物界大熊猫”,更有着“东方之珠”的美誉,备受宠爱。你认识荷叶铁线蕨吗?01三峡特有的“植物界大熊猫”,濒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