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因为个子小,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但却是个宝藏星球!

曾被誉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因其体积之小而黯然失色,但它的独特魅力却远非如此简单。首次被人类的目光捕捉于1903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曾一度跻身太阳系行星之列。然而,2006年,它因体积不足而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其体积甚至不及地球的卫星月球,引

48光年外的超级地球!海洋宽度或达4000公里,20℃,真的宜居吗?

表面温度20℃的海洋,出现在任何一颗行星上,都会让我们忍不住联想到生命。最近,在48光年外的鲸鱼座,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这样的天体。这里有一颗恒星,名叫LHS1140,又叫Gliese3053、2MASSJ00445930-1516166。它的半径大约是太阳的1/5,不过年龄略大一点,形成于差不多50亿年

传说中的“九星连珠”,并没有发生过?这或许是太阳系最大的秘密

在众多奇幻小说中,"九星一线"的传说被广泛提及。据说,当这一现象出现时,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奇观,甚至可能影响时空结构和未来走向。那么,"九星一线"究竟是什么?从天文学的角度看,"一线"指的是两颗行星在太阳系轨道的同一侧,与太阳形成直线排列。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

太阳的运动有方向感吗?

引力振动与太阳运动太阳系行星轨道图(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式推进实验室)从小,我们就认识到: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围绕一颗恒星——太阳转,太阳在太阳系内部运动吗?一般来说,太阳在宇宙中远不是静止的。例如,我们知道,我们的恒星以每小时45万英里(每小时72万公里

高压之下,幸存不易!围绕着白矮星转的行星,难道有什么在保护它

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本不应该存在的行星,这是什么情况?2020年,一个国际性质的天文小组借助苔丝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围绕白矮星旋转的行星。宇宙行星数十亿,为啥定义这颗为不应存在的行星呢?因为白矮星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恒星,按理说它应该已经被吞噬掉,但是现在却能安然无

带你回到46亿年前,去见证地球从如何诞生,再到生命的演化过程!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46亿年前,探索地球的起源以及生命如何逐步演化。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包括小行星的撞击、伽马射线暴的侵袭、冰河时期的严寒以及超级火山的爆发。生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存续,无疑是自然界的奇迹。要追溯地球的过去,我们需将时光倒退至

325光年外,发现一颗10个木星质量的巨行星,科学家:它不该存在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距离我们地球约325光年的地方,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令人难以置信的巨行星,其质量高达木星的十倍。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行星形成理论的传统认知。通常,科学家们认为,围绕质量超过太阳三倍的恒星运转的行星极为罕见,因为这些恒星发出的强烈辐射可能会在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如此庞大的星系,各类星体数量是多少?

浩瀚的银河系,其直径跨越了10万光年的辽阔空间,其中蕴藏着无数的星体。那么,这个星系中各类星体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首先,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约是4000亿颗,行星的数量约为6400亿颗,而黑洞的数量则大约是4亿个。这些数字是如何得出的呢?显然,它们不

地震等级揭秘:地球扛不住19级?中子星23级多可怕!

地震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地球能否承受19级的地震?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在太阳系中,行星的震动现象并不少见,但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由于缺少岩石外壳,它们的震动并不像地震那样剧烈。然而,地球和其他岩石行星的地震情况则大不相同,地球的震动强度

研究发现:太阳内部可能有一个黑洞,它的年龄比太阳更古老

最新研究揭示了一项惊人的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太阳,其内部可能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黑洞。尽管天文学家通常认为,像太阳这样的黄矮星由于其较小的质量,在其生命周期的晚期不足以形成黑洞,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黑洞——原初黑洞,它们可能比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还要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