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即官商,通俗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红顶商人,他叫胡雪岩。 他曾是清朝首富,却在3天内突然崩盘,所有钱财全部破产;也因此郁气难消、猝然离世,走时留下了三条家规当遗言;如果你看过他这三条遗言,要是不知原委,会惊讶到这是何等昏聩的人才能发出此等言论呢?在古代,特别是大家族里这基本是堵住了子孙后代们的前程。但是了解原委之后,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胡雪岩发家之路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是一个传奇人物,从古至今成功跨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做到了,从他从小就放牛后去钱庄做伙计就可以看出,真的是家境不咋地。当时可不流行穷养孩子,富家公子哥非得去体验生活的潮流。 要不怎么说胡雪岩可以发家,在他在钱庄做伙计的时候,做了一件平常人不敢做的事,将五百两借给了更穷困潦倒的王有龄,当然钱是钱庄的,他也因此被开除。王有龄也不负胡雪岩慧眼识珠,果然当了官,前途不可限量。王有龄也投桃报李,给了胡雪岩一大笔钱做起始资金,开了银号,狠狠赚了一笔。
太平甜过运动后,王有龄自杀身亡。靠山没了,于是胡雪岩迅速斟酌之后投靠了左宗棠,开始了他的红顶商人之路,一路官运亨通,被授予江西候补道,赏穿黄马褂。胡雪岩操控市场,涉及船政、军火。丝、茶等产业,垄断部分产业,财源滚滚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是成为当时著名的“中国首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生之所以有趣源于未知,而胡雪岩后面的人生可不算有趣。虽说是投靠了左宗棠,所谓树大招风。很快胡雪岩就被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盯上了,这种政治上的老狐狸,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 事情还得从清光绪八年说起,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企图垄断上海丝茧贸易,此举却导致外商联合抵制。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谁能容你。恰逢欧洲意大利生丝告丰收以及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外力助推下,此时,已经不是胡雪岩凭借一己之力可挽回的了。
清光绪九年,胡雪岩被迫贱卖生丝,因此亏损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各地官僚竟争先恐后的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雪上加霜的是李鸿章趁机向慈禧太后上奏折,说胡雪岩收复新疆向洋人贷款时,收受洋人巨额回扣,这让慈禧太后非常生气,最后下令将胡雪岩革职抄家。抄家着实是快呀,短短三天时间,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倾家荡产,62岁就郁郁而终,过山车一样的一生到此终结。临死时交代家人道:一不准经商;二不能入仕;三绝不与李姓通婚。这前两条无疑是断了胡家人东山再起之路,句句惊心!不过奇怪的是,至今胡雪岩的后人还真没一个经商、做官的。 这就是为什么胡雪岩在临终时,说出后代不要经商、不要从政、胡李不通婚的遗言。因为没有比经历过穷苦出身,在商场驰骋多年,自己依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同样最终的失败,却也是因为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的胡雪岩更明白这里面的艰辛和无奈,他明白胡雪岩的时代结束了。
胡雪岩职场之路全面复盘 平心而论,从胡雪岩的发家到破产,了解过他功过一生,不聊其他我对他胆识和眼光是十分欣赏的。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职场之路,可以说从职场上看,他牢牢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在每一次该拿主意的时候当即拿主意。 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放牛郎都可以被举荐到钱庄去做伙计,说明胡雪岩的邻里关系处的好。这是他抓住的第一个机会,通过他聪明灵敏而且能说会道,三年学徒期满,被掌柜的留下来当伙计。 有人说,王有龄是胡雪岩的贵人,我认为恰恰相反。当然我不认可从钱庄拿钱资助别人的行为,这在现在社会,可不是辞退那么简单,根据金额大小是会坐牢的,违法犯罪是要不得的。但在现在可以合法的手段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单看胡雪岩的眼光,说实话,真的是眼光很毒辣,这里面你不仅要判断王有龄是不是有才能,而且是不是个感恩的人,这件事情的收益期限是多长,判断之后迅速拿定了主意助王有龄一臂之力,并且与王有龄后来成了生死之交。
不过确实是王有龄给了胡雪岩接触官场的机会,王有龄死后搭上左宗棠这个梯子。胡雪岩在做每一次选择时都是快准狠,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左宗棠手里可不止这么一个商人,可做到如此地步的唯胡雪岩一人。这在于胡雪岩总是能瞅准商机,一击必中。 而且据说在抄家之后,胡雪岩的妻妾们坚决不离开他,自愿愿意陪着失意的胡雪岩。这何尝不是人格魅力的一种。进入职场的人都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和谐了,我们才能够安安心心去打拼。破产以后,还在钦差大人文煜帮助下,继续接手胡雪岩自己所创立的胡庆馀堂,当时的国药国库。到今天胡庆馀堂仍然以“戒欺”和“真不二价”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传承了胡雪岩当时的理念,让善良的人们仍然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我一直觉得人是有多面性的,对我而言如只评价胡雪岩的职场打怪之路,如此眼光长远且独到,身处乱世却能乘势而为,叫人不得不服。就像是有句成语叫做“与其待时,不如趁势”。在我看来,趁势而为没什么不好,毕竟大树下面好乘凉,办大事的人最要紧的就是当机立断的拿主意。毕竟在当时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不能改变时代的我们,一味自怨自艾是不可取的,要顺应时代,结合国情做事做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