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是否真的只有死才能证明忠心?
       在王朝更替和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想要活下来远非易事。然而明初开国功臣徐达却仿佛行走钢丝,在皇权诛杀的风头浪尖之中全部化解,不仅双目无傷,还功成身退,最终善终。这似乎打破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定律,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获得了如此的结果。


       少年放牛结伴,却各自见异梦
       故事要从一个放牛娃说起。朱元璋和徐达两人是纯朴乡村里的孩子,一起放牛,经常形影不离。或许因为家境相近,两人倍感亲近,朱元璋总把徐达当成自己的兄弟。天真烂漫的他们,怎会料到,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即将天差地别。
       朱元璋和徐达放牛归来后,朱母对他们说:“我们家祖上是皇亲国戚,你看,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来光宗耀祖?”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渴望改变现状,为家族争取荣耀。而徐达听后只是莞尔一笑,转身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朱元璋兴奋地对徐达说:“哥,我想好了,我要练武术,将来一定要让他们看看我的厉害!”徐达笑着说:“好啊,我支持你。”
       从此,朱元璋开始潜心习武,而徐达还是一如既往的放牛。两人渐行渐远,却也从未疏远过。


       答应的不仅是一场武举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朱元璋已经是一个身手不凡的青年了。这一天,他兴冲冲地找到放牛回来的徐达,激动地说:“哥,我考上啦!今年的武举,我中了!”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说,“你跟我一起去应试吧,这样咱们就能并肩作战!”
       徐达听后,久久没有说话。他心中五味杂陈,想起他们一起放牛的点点滴滴。最终,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说:“好,我和你一起去。”
       这一去,就是改变他一生的道路。


       当年答应朱元璋的,徐达以为只是一场武举而已。哪知死磕到底,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打天下。好在他武艺高强,对敌人来说犹如噩梦。所以朱元璋也十分信任他,每每都是派他去突围险要害。
       比如1356年攻打镇江之战,面对元兵夹攻,形势危急。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派出了徐达带队突围。徐达果然声东击西,一举拿下镇江城。朱元璋大喜过望,开始把徐达当成心腹之臣。
       再后来,朱元璋称帝登基,徐达的地位也随之达到巅峰。他担任左丞相,并且还是太子少傅,说一不二。然而真正的艰难时刻,也就从此开始了。


       渐行渐远的君臣之谊
       朱元璋登基之后,徐达带兵继续剿灭元朝残余势力。然而这时的徐达,内心并不如意。
       他发现,朱元璋的为人,开始有了变化。由于地位提高,朱元璋变得越来越独断专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连徐达这个心腹,他都不再像从前那般倾听。比如用兵上的策略,徐达认为应该绕道偷袭,速战速决。而朱元璋偏要正面硬碰,不计代价。
       两人开始渐行渐远。朱元璋也很少再提起“兄弟”二字了。徐达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为了大业,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默默地带兵征战,守住了北方的江山。
       转眼间十几载就这样过去了。明朝初年的基业,有徐达奔波劳碌的一份功劳。如今功成名就的徐达,开始感到疲惫。他心中只想早日退隐,避开权力漩涡的腥风血雨。


       贪图安逸的人都死了,为何他还活着
       然而就在此时,猜忌成性的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们穷追猛打。
       蓝玉这个典型案例最让徐达印象深刻。这个昔日的心腹大将也沦为了祭旗靶子,全家老小无一幸免。朱元璋居高临下地说,要给天下群雄一个警示——我大明国的法,岂容你我擅改!
       其实徐达心里明镜似的,朱元璋这是在酝酿一场权力游戏。只要稍有威胁或异议,就会被扫地出门。这让徐达倍感戒惧,生怕自己也重蹈覆辙。


       与此同时,许多明初功臣也纷纷遭遇不测。比如李善长,比如胡惟庸......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璋要铲除异己,巩固皇权了。
       这让徐达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人何尝不是出生入死,建立大功的呢?为何到头来都被斩草除根了呢?而我徐达,又为何至今平安无事呢?
       原来,正是因为徐达深谙人心,懂得朱元璋的想法。所以他处处谨小慎微,从不得罪皇上。这才化解了无数次的危机,让自己全身而退。


       低调做人,只战无言
       具体来说,徐达的处世之道有三:
       首先,保持低调。徐达从不招摇过市,虽然功勋赫赫,但从不居功自傲。官拜左丞相之后,他的生活依然朴实俭省。这让朱元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无威胁之感。
       其次,正直无私。徐达一生最让朱元璋放心的,就是他的为人正直。从未参与过任何党争团团,更无私心。所以朱元璋决计不会怀疑他在朝堂上结党营私。
       最后,只战无言。徐达向来不谈朝政,只埋头政务,每一次北伐都以雷霆之势取胜。这让朱元璋无法对他的贡献有任何质疑。而他的沉默寡言,也减轻了被猜忌的风险。
       种种作为,让朱元璋对徐达刮目相看。即便到了晚年疑神疑鬼的时期,朱元璋也对徐达青眼相看。说他是自己最得力的心腹,这辈子最匹配的伙伴。


       魏国公尊严地退隐田园
       如此这般,功成身退的徐达,最终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善终。他被封为魏国公,领有万匹土地,居住江北,一派田园风光。
       退隐之后,徐达过得十分惬意。一大早起来便四处走走,或钓鱼,或在田野里参差布置,指点农事。虽已白发苍苍,却依旧神采奕奕。村民们都说,他就跟普通的老翁一样和蔼可亲。
       这一天,徐达正在田间撒下一把种子。突然,一阵惊雷,乌云遮天蔽日,将要下大雨了。徐达慌忙收工回家,却在门口停住了脚步。他望着远方,双眸有些湿润。也许是想起了昔日那位“兄弟”,他喃喃自语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语
       这就是徐达,这就是他的故事。与他同时代的明初功臣,无论再强大,都逃不开生离死别的宿命。唯有这位虎背熊腰的大汉,凭借谨慎和智慧,化解了一场又一场的权谋算计。最终安然退隐,颐养天年。这对当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然而对徐达本人而言,这不过是明哲保身的必然结果。他是那么的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才让退路永不断绝。这一生可以说毫无遗憾,只是偶尔也会怀念昔日兄弟般的君主罢了。毕竟感情的羁绊是任何权力斗争都无法切断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