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对布政使这个词不陌生的话,大概源于我们经常看得清朝历史剧。通过电视剧,我们大概了解了,布政使至少地方大员,是个不小的官儿,是我们俗称的藩台大人。但要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也不是十拿九稳。
       其实,布政使一职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时期,而布政使的出现则是封建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当时的朱元璋深感地方权力过大,于是将地方的权力一分为三: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而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行政、民事和财赋大权,好像是名义上地方省份的老大,可是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却并不服气,都觉得自己才是老大。


       到了清朝时期,布政使虽然还是从二品,不过在地方行省的官员中虽然还算是朝廷大员,却只能是二流的官员了。因为布政使已经成了地方都督也就是总督和巡抚的属官了。在地方,总督和巡抚才是掌管一切的封疆大吏。
       其实,按照品秩来说,巡抚是从二品,而布政使也是从二品,二者品秩相同。照理说不存在高下之分。可是人家巡抚是封疆大吏,朝廷一般高配加兵部侍郎衔和左右副都御史,这样一来巡抚官升一级,成了正二品。布政使自然就矮人一等了。


       在清朝,布政使虽然称不上封疆大吏,但权力属实不容小觑。巡抚之下,布政使是排第一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藩台大人,掌管着全省的民事、财赋大权,放到现在的话,小编看来,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分管民政和财政工作的省委常委,副省部级高官。


       其实,通过布政使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其地位是在逐渐被削弱的状态,虽然品秩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到了清朝已经成为封疆大吏巡抚的属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