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dōng)善口技,叫声优美动听,在中国被驯养了上千年,又被称为“百舌鸟”。这种小鸟广泛分布在亚非欧大陆上,我国境内除东北内蒙和西藏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鸟,数量跟麻雀一样多。
然而,即便是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乌鸫鸟,偶尔见到主人竟然会像见到鬼一样,被吓得在笼子里四处乱窜。
很多人说乌鸫就是养不家的白眼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百舌鸟
相传,乌鸫是伏羲氏饲养的一只神奇的鸟儿,能够洞察未来的吉凶,因此被称为“神鸫”。这种鸟儿全身黝黑,其貌不扬,但他小小的躯干发出的鸣叫之声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古人曾用诗歌赞美乌鸫的美妙音色和优雅姿态,如《长安听百舌》、《乌鸫吟》等佳作。西方人同样认为它是高雅的乐者,瑞典王国则是直接将它列为国鸟,可见其对乌鸫崇高的赞意。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传记小说《帕格尼尼》中,描述主人公帕格尼尼身着一袭黑色礼服,在舞台上连续绷断数根琴弦,最后在一根琴弦上演奏新曲的人生高光时刻,令人第一时间想到了乌鸫。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想象,乌鸫是世界上音调最高的鸟类之一,比钢琴键盘最右边的高音还要高出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当耳朵才听到乌鸫发出的第一个音符时,它的最后一个音符已经消失了。
除了叫声优美多样,乌鸫最擅长的还有口技,据统计,乌鸫能学150多种声音,其中包括狗叫、鸡叫等,被人们称做“百舌鸟”。
虽然乌鸫在“歌唱”领域兴趣广泛,但对于爱情却是忠贞不渝,它们一生只有一个伴侣,一旦失去,就会孤独终老,甚至以死相随。他们的形象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刺绣、陶瓷等,寄托了人们对于吉祥、幸福、忠诚、智慧等美好的愿望。
乌鸫
乌鸫长相平平,一身黑色的羽毛经常会被认作乌鸦或是八哥。但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乌鸫体型大概在30厘米左右,乌鸦则要比它大上许多,虽然同样全身黑色,但相比之下,乌鸦的羽毛更为油光锃亮且没有杂色,眼神凌厉,看起来凶狠压抑。
乌鸫羽毛则是有点偏灰,也没有光泽,嘴和眼圈都是黄色,看起来反而有些呆萌可爱。
至于八哥鸟,虽然体型与乌鸫不相上下,但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八哥头顶有一撮立起来的黑色毛冠,颇具莫西干风格。
如果实在无法近距离观察其形态上的特征,那么听声会是区分三种鸟类最好的方法。乌鸦和八哥鸟的叫声大家都不陌生,单调刺耳,与乌鸫婉转绕梁的嗓音不可同日而语。
前面说到,乌鸫的爱情观令人折服,一旦遇上真爱,就会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在雌鸟面前卖力展示。比如围绕着雌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或不停的打转转,以此获得交配权。
在这之后,它们会带着自己的爱侣,在钟爱的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上一个深杯状的巢穴,来迎接新的家庭成员。
乌鸫每年可以产卵两次,每次产下4-5个浅绿色带有淡灰色花纹的卵。它们需要12~15天的时间来孵化卵,然后再用13~14天的时间来养育幼鸟,直到它们能够离开巢穴。
当然,要想将一只乌鸫幼鸟养成成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从吃上来说,就很令人头疼。苏联鸟类专家特来杜爱尔教授,曾经喂养过一只乌鸫幼鸟,仅仅十四天就消耗了六十八只幼虫,而这些幼虫的重量已经达到了幼鸟体重的41%以上。
这样的大胃王,养在家里,要消耗多少饲料可想而知。不过还好,对于偏爱乌鸫的爱鸟人士来说,这点问题倒也不算困扰。而真正让它们无奈的是,不管如何付出,如何娇惯,乌鸫也难免会“见人如见鬼”,即便是见到自己的主人,也会面带惊恐之色,在笼子里疯狂乱撞。
于是“养不家的白眼狼”成为了乌鸫的新称号。然而,乌鸫这种对于爱情如此深情的鸟类,真的会对主人如此薄情吗?
乌鸫其实不是白眼狼
大多数乌鸫的饲养者,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乌鸫撞笼,究其原因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比如主人想要伸手进笼子,或是才站在鸟笼前面,乌鸫就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画面,表情惊恐,紧接着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笼子里横冲直撞起来。
可明明是从小养到大的鸟,为何看到自己就像看到鬼一样,这样的情况,一度让很多饲养者怀疑自身是不是带着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还有甚者,前一秒钟还在和你欢快的嬉戏,换了个衣服的功夫,就变得像疯了一样,突然六亲不认,开始沉醉与害怕逃跑躲避的戏码中,于是撞笼再次上演。
很多人因此心生怨气,说乌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蠢鸟不认主。可实际上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乌鸫撞笼实在是无奈之举,天性如此,并不是忘恩负义。
跟大多数鸟儿一样,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乌鸫在在其破壳后的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自己觅食,而这段时期正好是它们必须离开巢穴自立门户的阶段,这是一种生理性的,无法避免也无法违背的自然法则。
而家养的乌鸫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于是出于鸟儿自古以来进化的本能,它们想跨出鸟笼独探索世界,却无奈被撞的头破血流。
这段时期被叫做反生期,说明家里的鸟儿已经长大,具备一系列独自生活的能力,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而饲养者只需要耐心等待,到其换羽毛结束后,撞笼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换羽期的乌鸫
当然,也可以选择顺应其天性,在这段时期尝试散养,这样它们想撞笼也没得撞,过后再把它们放回笼中,平和的度过反生期。
随着乌鸫幼鸟逐渐成长,到了成鸟后,撞笼的现象相对较少,但并非完全没有。这总不会还是生理原因吧?其实不然,但也不尽然。成鸟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其性格特点。
人们总在赞美能学150多种动物语言的乌鸫非常聪明,但正是因为太聪明了,才导致撞笼的情况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俗语用在乌鸫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乌鸫科家族包含24属、341种、953亚种,全员胆子都小,还特别神经质,而最具代表性的乌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不仅胆小,神经,还眼尖,只要身边有点风吹草动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紧接着开始逃跑。
比如,主人换了个发型,乌鸫的神经质立马警觉起来:“它是谁,没见过,会不会伤害我?先逃再说!”然后撞笼就开始了。
再比如,主人只是面带笑意慢慢靠近,乌鸫则脑洞大开的认为:“它为什么要笑?是不是不怀好意?先逃再说!”然后撞笼继续开始。
总的来说,就是胆小、聪明、神经质、眼尖,造就了乌鸫一惊一乍,疑神疑鬼的的性格特点,而撞笼也只是这些性格特点下外在的表现形式,与所谓的白眼狼无关。
如果饲养者实在心疼,想要改善一下自家爱鸟这种“自残”行为,也不是没有办法。
对于这种生性敏感的鸟类,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
从小给够关爱,经常和它们待在一起,没事就提溜着它们在家四处转转,熟悉环境。等再大一些,安全感更足一些后,就可以带出去认识认识其他鸟类朋友,也算是变相的练练胆子,但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出现撞笼的现象,尽可能的去安抚,说什么不重要,主要是让它感觉到满满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来减少撞笼的次数。
如果还是撞笼情况严重,首先可以把鸟笼换大一些,减少笼子对乌鸫的压迫感,会对撞笼的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再次,选择笼衣,在鸟笼外罩上一层深色的棉布,把笼内外隔离开,营造一个相对黑暗和安静的环境,再放上食物和水,这样对乌鸫来说它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撞笼的情况也会好很多。
平时没事的时候,多把鸟笼放在高处。我们都知道,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鸟类都喜欢栖息再枝头,认为站的越高越安全,这条规则对于乌鸫同样适用。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基本上撞笼几率会小很多。
综上所述,养殖乌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乌鸫虽多,但也不是你想养就可以养的鸟类。
合法合规养殖乌鸫
乌鸫虽然属于无危级别,但是被列入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在国内也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虽然可以饲养,但不可以非法捕猎。简单来说就是必须要合法饲养。
总之,乌鸫鸟虽然没有被列为重点保护动物,但它也值得我们的关心和保护。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给乌鸫鸟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保持自然界的生态稳定和生物丰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