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的现象级地位,整个法语音乐剧圈恐怕都没有其他剧目可以撼动。5月1日起,被称为“法扎”的《摇滚莫扎特》再度来京登台天桥艺术中心,原本是18世纪宫廷乐师的莫扎特,被从古典音乐的神坛上拉下来,活成了叛逆不羁的“摇滚主唱”,征服了千千万万的年轻观众。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界的神童,5岁首次作曲,短短35年的生命中,完成了600多部(首)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对音乐史作出的贡献,却不知道他也有叛逆的灵魂和多舛的命运。《摇滚莫扎特》让观众看到了这位最早脱离雇主的作曲家曾经历的困苦和疾病,哪怕在遭受上流社会冷遇的环境中,仍展现出的旺盛创造力。

《摇滚莫扎特》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全剧从序幕到剧终,从伴奏曲到戏中戏,莫扎特创作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小星星变奏曲》,以及《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歌剧片段,都会不时闪现,但演员们一旦开嗓,音乐瞬间变成电光火石交错的摇滚风格。无论是莫扎特穷困潦倒、无人欣赏时演唱的《纹我》《在玫瑰中沉睡》,还是萨列里——这位嫉妒莫扎特又被他的惊人音乐天赋震撼的音乐家唱出无比痛苦的《杀人交响曲》,张扬个性的摇滚音乐点燃现场气氛,让整部音乐剧高潮迭起。

不同音乐风格的对撞,强化了全剧的戏剧张力。古典音乐作品与宫廷背景匹配,构成了全剧的外在环境,但在看似端庄高雅的背景下,内心情绪暗流汹涌,如摇滚乐一样喷涌而出。尤其是莫扎特主动“炒”了雇主的创举,在当代年轻观众看来无比朋克,音乐风格的变化恰恰烘托了内心高涨的情绪,增加了可看性。

戏剧结构上,“法扎”也带有法语音乐剧的特色,剧情相对简单、夸张。上半场的莫扎特以典型的“中二少年”的形象出现,他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逐单纯得可爱。下半场,莫扎特逐渐被人赏识,反派萨列里也终于出现。谁能想得到,《摇滚莫扎特》竟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一个与莫扎特“相爱相杀”的角色,下半场才正式出现。萨列里一登场,就给了观众一个充满磁性的低音,扰乱观众的心弦。

演出中,饰演萨列里的洛朗·班音色极为出众,情绪饱满,仅凭几首单曲,就撑得起萨列里复杂的人物形象。但有些遗憾的是,因2009年首度饰演莫扎特而大红的米开朗琪罗·勒孔特,此次演出中声音略显疲态,高音状态不如5年前来华时紧致华丽。现场的观众并没苛刻地要求一位超过50岁的声乐演员永远保持巅峰状态,当他再度画着邪魅的眼线和烟熏妆站到舞台上,观众依旧会大声尖叫,致敬的不仅是莫扎特的不羁,也是自己的青春岁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