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为期4天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度培训班(西南片区轮训)在成都开班,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们上了第一堂课。

3月25日起,四川省文物局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全省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线索。4月中下旬,四川省文物局将继续举办面对全省文物系统和相关成员单位代表的专题培训。5月开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将转入最重要的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这一阶段将持续至明年5月。2025年5月-2026年6月为四普的第三阶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2023年10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当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发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全国共有13个县(区)被选为第一阶段的试点地区。其中,四川是唯一有两个试点入选的省份,这两个试点分别是以石窟古迹著称的安岳,和拥有大量古代墓葬的通江。

安岳县➡石窟寺

新发现摩崖造像11处

安岳县的石窟寺(摩崖造像)经历过五轮重点调查: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不详;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144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215处。2020年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安岳石窟寺总数为177处。

石窟大大小小,散落山野间。数据起起落落,似乎总也数不完。安岳石窟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让前几次调查都没能全面摸清具体情况。据安岳石窟研究院院长谢杨介绍:在去年的第二次石窟寺专项调查中,调查队历时4个多月,分成3个组,深入全县553个村(社区)逐个详细排查,共新发现石窟寺(摩崖造像)246处,同时还发现了少量唐宋时期的佛教壁画,为目前川渝境内发现的较早的佛教壁画遗迹。

确定为四普试点县之后,工作领导小组选择了岳阳镇和两板桥镇作为试点区域,于今年2月~3月,按照四普标准深入开展调查,又新发现摩崖造像11处。

自不久前发出征集文物线索的通知后,他们又陆续收到文物线索130多条。

通江县➡古墓葬群

沉睡地下的“墓葬家族史”

位于巴中市东北部的通江县,古属巴国,秦属巴郡,西魏置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建县史。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还有千佛崖唐代七级浮屠、白乳溪净土变佛雕等“国之瑰宝”,以及擂鼓寨、得汉城等新石器时期遗址。

通江还有一类数量丰富的古迹:墓葬。全县有300多处古墓葬,所属年代从汉至清,许多墓葬规模宏大、形制完整,内有精美的彩绘雕刻构件,为研究川东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据四普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标准,明代至1911年期间的墓葬,原则上都应予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古墓葬,则皆予认定)。通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邓天平表示,当地多数古墓葬为清代,至今仍有后人维护,“所以我们在登记的时候,首先会尊重这些后人的意愿,他们同意让自家祖坟被认定为文物古迹之后,才会去进一步评定和确认。”

当一处墓葬被认定为文物古迹后,就意味着会对其进行配套的保护,从此不可随意平整或破坏,在涉及到盖房、修路等具体需求时,对于一些墓葬的后人来说,它可能是保护,也可能是限制,故此要以他们的意愿为主。“以前我们每普查一次墓葬情况,就会有一些墓葬被盗,可能也是部分老百姓不愿意主动来登记的原因。”邓天平说,“其实墓里面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但总有人闻风而动,觉得有利可图。”尽管如此,调查与宣传为文物带来的保护,终究是远大于受损的危险。如今不仅有村民为了维护自家祖坟,主动将其上报为文物点,当地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在这次试点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在测绘、制图、拍照、采集录入数据的同时,也对墓葬形制、雕刻艺术、对联内容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墓主身份、墓群联系、家族文化等信息,一段段沉睡地下的“墓葬家族史”,在川东北的群山之间,缓缓浮现。

新闻多一点

文物普查意义重大

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三普由此启动,历经4年多光阴,至2011年底完成。

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前后近5万名普查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社会志愿者投身其中。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三普”取得了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信息和翔实数据,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万余处,复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万余处,大幅增进了我们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了解和掌握。在那4年多的时间里,发生过多次自然灾害,也都成为文物普查工作者们必须克服的困难。三普中还有工作人员牺牲:2009年7月,浙江青田县文物普查队队长单泼,在一次野外工作休息时意外溺水身亡,年仅29岁;2010年4月,重庆市奉节县普查队员张泽权,在一次对文物点进行登记时,因雨后坡地湿滑而坠落身亡,年仅46岁。

从三普到四普,一晃已过去了16年。一个人的一生,也不过屈指可数的几个16年。对于历经沧桑的文物来说,那或许是一秒,也可能是永恒——据三普统计,曾经登记过但当时已消失的文物,共计4万多处,种种原因,有自然也有人为。

也正因为此,记录才格外有价值。在这片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上,从古至今,勤于调查者,勇于记录者,生生不息。

向他们致敬!

文/乔雪阳

(成都商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