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畅销智能手机榜单,其中苹果与三星各占半数,iPhone 15系列不仅包揽前三名,iPhone 15 Pro Max更是在传统淡季首次成为销量冠军。这一榜单也表明,智能手机的高端化趋势已然成为定局,其中多达7款属于高端机型(售价600美元及以上)。
在这份榜单中有用户发现,其中并未出现任何一款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机型,并因此产生了“难道海外用户对快充没有需求”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海外市场高功率快充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多个方面,并非单纯是手机厂商不作为,更不是用户没有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电头这一配件如今的缺失。目前在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如iPhone已经完全没有在包装内附带充电头,因此也导致厂商无法借助私有快充协议来构建一套体系,因此出于安全以及兼容性等方面的考量,不得不选择使用诸如USB PD这样的公有协议来实现快充。
同时由于各地区电源插头类型、电压标准的差异,也导致手机厂商不得不单独进行设计,例如在欧洲就至少存在英标、欧标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而电压标准则更为混乱,例如美国的电压是110V、日本为100V,部分欧洲国家更是230V。这些标准显然无法做到统一,如果需要全部适配显然就会相应地增加成本。
多类型插头转换器
在充电功率方面,由于目前USB PD已经能够实现高功率快充,因此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另起炉灶去研发私有协议的高功率快充不仅显有些“多余”,更有可能引发一些麻烦,比如相关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调查。因此对苹果、三星这样面向全球市场的厂商来说,改变现状还需要面对更多风险的情况下,维持现状显然才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因此在如今智能手机高端化趋势已经愈发显著之后,用没有高功率快充来判断一款机型的定位显然并不合理。如今厂商在智能手机产品的高端化上,不仅体现在外观方面,更是从硬件配置到功能也都在不断进化。事实上,这一趋势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升级,同时也是市场变化、技术升级,以及用户需求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部分用户可能会因为追求最新的功能和体验,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周期里更换手机。但随着产品创新的放缓,在市场整体表现疲软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这个趋势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据调研机构TechInsights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从过去的1-2年延长至3-4年,甚至更长。这也意味着如今用户在选择手机时,可能会更注重长期使用价值和综合性能,而非简单的追求新鲜感。
在新品驱动市场增长的策略难以收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推进产品高端化来来吸引用户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一种选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其实也符合技术发展和普及的规律,毕竟新技术的应用必然是从旗舰开始,再逐步向其他定位的产品延伸。
其中以影像功能为例,目前高端机型由于配备了更先进的CMOS和影像算法,并通过与包括徕卡、蔡司、哈苏在内的专业影像厂商合作,智能手机在这一方面的表现近年来也实现了大幅的升级。此外针对用户对于耐用性的需求,各大厂商在手机的防护等级上也不断进行突破,以实现产品在意外状况下也能保持完好无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高端化趋势并不是说手机厂商会只专注于高端产品,而是指整个产品线的整体配置、功能提升。比如此前在高端机型上专属的OIS光学防抖、潜望式长焦,现在就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中端机型上搭载,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者的成本,但反过来也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再如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形态、AI应用这类设计和功能,也开始在逐步向中端市场渗透。而这些“下放”的功能和设计,同样还可以为定位相对较低的机型带来更多的差异化,所以即使成本相对较高,用户往往也会出于提升使用体验的因素去进行尝试。
事实上,Counterpoint的相关数据已经表明,高端产品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配置,并与其他机型保持着充分的差异化,因此如今用户对其也有了更强的选择意愿。同时有分析师认为,在AI落地智能手机和折叠屏机型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或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对于高端机型的需求,甚至预估这一市场或将迎来高达17%的增长率。
当然,智能手机的高端化趋势也引发了一些争论。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的手机均价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已提高到3480元,较2019年的2685元增长29.6%。对此有观点认为这个涨幅过于夸张,但这里却忽略了换机周期这一关键问题。结合当前均价和换机周期,实际上对于用户而言反而还是更节省成本的一个选项。
因此在高端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手机厂商通过提升硬件配置和用户体验的方式来应对变化,虽然会带来了一定的产品价格提升,但从长远来看显然也更符合用户对于“性价比”的追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