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随着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带着绚烂的拖尾划破夜空,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成功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欢腾。而欢庆的人群之中,有一人已是热泪盈眶,他正是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孙家栋。
卫星研发过程有多艰难无需多言,可鲜有人知的是,孙家栋曾因想拆除毛主席像章而一度遭到众人的围攻。
“东方红卫星”超重
1957年10月,苏联卫星上天了,这意味着航天时代来临了。而不久后,美国的卫星也随之上天。这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于是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号召:“我们要搞自己的卫星!”一系列工作后,东方红一号计划终于在1965年10月正式确立。在钱学森的推荐下,年仅38岁的孙家栋成为了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
孙家栋接到任务是有些惶恐的,因为他之前从事的一直是导弹研究,根本没接触过卫星设计。
但是国家有要求,他就去做,而且不光要做还要做得漂亮!孙家栋上岗的第一天就做了一件大事,他将已有的“东方红一号”方案做了简化,提出了四大点要求“上得去,抓得到,看得到,听得到。”孙家栋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然而到了要收尾的阶段,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这“东方红一号”超重了!卫星发射是讲究精确的东西,每重一毫克都有可能造成卫星达不到预定高度、进不了预定轨道。
所以,研究人员不得不考虑如何给东方红一号“减肥”了。可他们检查来检查去,竟是找不到一样可以拆卸的东西。总设计师孙家栋是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整天儿泡在实验室里想办法。
沉默了好几天的孙家栋突然来了精神,他仔细看过每一个零件,终于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拆零件上的毛主席像章。原来,在那个年代,东方红一号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所以在它的每一个零部件上都刻了毛主席的像。
孙家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为了减轻卫星重量要把所有的毛主席像章都去掉。这个建议一出,大家都沉默了。把毛主席像章去掉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谁敢真的这么做呢?
最终结果如何?
事实证明,孙家栋就是那个敢说敢做的。1969年10月,孙家栋随钱学森一道去了人民大会堂向周总理汇报工作。孙家栋是个憋不住话的,基本工作汇报清楚了就向周总理提出了像章的问题。
他说:“我们卫星要上天的,但现在太重了。我觉得像章就不必了,科研还是要务实的。毛主席要放在心中的,您看这大会堂也没有挂满毛主席像不是?”周总理没觉他的话冒失,反而鼓励他把事儿说完。
有了周总理的鼓励,孙家栋说话也没那么紧张了。他向周总理细致解释了毛主席像章带来的超重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然后屏息等待周总理抉择。
周总理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看着孙家栋一字一句说道:“科学研发是一件大事,搞人造卫星更是不容有失,要讲科学!失败一次,我们损失就很大,你回去和同志们讲清楚利弊,我支持你的工作,毛主席也会支持的。”
有了周总理的支持,孙家栋的想法很快得到落地。1970年,东方红一号终于如期完工。众人是检查了一次又一次,想尽可能将所有问题都提前排除。孙家栋心里也憋着一股劲,这东方红一号一定要顺利上天,不能辜负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期望,也不能辜负大家这么多日日夜夜的付出!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顺利上天进入预定轨道,地面也顺利测控到卫星信号。这一刻东方红一号的外壳反射着来自太阳的光辉,地上的人们看着一闪一闪的卫星只觉无比自豪。当信号与地面接收站接通,《东方红》也通过广播电台转播响彻中华大地。孙家栋的四大点要求全部实现!
东方红一号之后,孙家栋一直战斗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第一线。从“东方红”到“嫦娥”,从“风云”到“北斗导航”,从对卫星一无所知到卫星专家……祖国需要我在哪,我就在哪,这是孙家栋人生信条,向他致敬!
文献参考:
[1]甘晓.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N]. 中国科学报,2024-01-18(001).
[2]胡新民.“东方红一号”工程:曲折的经历 深远的意义[J].党史博采(上),2022(12):52-5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