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4月21日电(记者张钟凯、李建平、杨轩)4月中旬,哈尔滨已冰雪消融,进入传统的旅游淡季,但有些打卡点的热度并未受影响,位于中央大街的哈工大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满墙的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介绍、琳琅满目的大国重器实物模型、科技感十足的学生作品……这个百年名校的品牌形象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学生,来这里领略大国重器,感受“工程师的摇篮”的实力与魅力。

  “太硬核了!很震撼,也很振奋。国家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成果和科创人才。”来自湖北的游客黄文说。

  图为2023年4月22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场,航模协会的学生在航模点火发射前进行讨论。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才大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不断壮大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人才队伍成为推动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球教育创新与变革背景下的学科融合教育,STEM教育既代表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理工科类学科领域,也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教学方法。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当前理工科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023年,理工农医类在硕士研究生中的招生规模占比为60%,在博士招生中的占比超过80%。

  截至2023年底,中国布局了3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2024年初,中国首次召开“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获得中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147224f93faf02b6.jpg">
  图为4月15日拍摄的在福州举行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特色专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致力于培育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中国STEM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者。

  哈工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赵雅琴介绍,学校形成了“厚植基础、强化交叉、注重融合、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课程与项目深度交融的教学模式、“大师+多学科导师团队”的科教融汇育人模式,夯实学生创新的知识基础,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可以明显看到,学生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提升,创新热情高涨,他们设计出的小卫星、机器人等很多作品都非常惊艳。”赵雅琴说。

  当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正在上海加速落地,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其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表示,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有利于促进中国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这一平台的设立也将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STEM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秦昌威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