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对中国渗透没白费!美国扶持的“内鬼”,早已开始在中国露头了!
9177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高校副教授被境外势力收买”——消息一出,朋友圈先炸,接着家长群、校友群、考研论坛都在转。
大家最怕的不是间谍有多高明,而是自己身边那个天天说“报效祖国”的人,转身就把资料卖了。
把镜头拉近,事情比标题碎得多。
某军工工程师十年里分批卖出两百多张图纸,每次只夹带两三张,夹在普通U盘里,像给同事拷电影一样自然。
海关后来复盘,发现他把文件命名成“会议纪要”“报销单”,连文件夹图标都换成Excel样式。
留学中介的套路更日常。
表面帮学生改文书,暗地里按家庭背景打标签:父母是公务员的、在研究所上班的、能接触军品采购的,价码逐级上涨。
学生拿到offer那一刻,档案袋已经转手。
环保NGO进山测水质,测完把数据打包发邮件。
坐标一落在卫星图上,正好围着某雷达站画了个圈。
学术交流的坑,藏在“共享精度”四个字里。
对方只要纳米级参数,就能反推材料烧结温度,再对照公开论文,配方八九不离十。
实验室老师后来回忆,谈判时对方一直笑呵呵,说“科学无国界”,他差点就信了。
深圳那家公司把防控做成了“朋友圈算法”。
谁突然加了一堆海外好友、谁凌晨三点还在GitHub上拉代码,系统直接弹窗。
抓到的技术主管,手机里存着5G模块的Gerber文件,命名是“baby_photo.zip”。
普通人能做什么?
快递站大姐总结得直白:寄件人填“Prof.”还往敏感国家寄,盒子轻得像空的一样,直接摁下红色按钮。
杭州大妈更直接,租房客每天拍高铁站,拍就算了,还专挑军列进出时段,她一句“这人怕不是拍抖音”就报了警。
说到底,间谍不是电影里的风衣墨镜,而是那些把背叛藏在日常里的人。
识别他们,不靠火眼金睛,靠把日常细节当回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