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说到底,是不是一部“腐败简史”?这话听着扎耳朵,可咱们回头细瞅,王朝更替的齿轮里,混杂着的油污,大多就叫“贪腐”。朝代兴亡,好像总跟这事脱不开干系。
谁要是以为腐败是后来的坏毛病,那真是天真。祖宗刚传好江山,后代就开始折腾。夏启本来可以像他爸禅让那样玩把高风亮节,可架不住人心难耐清寡,转了世袭之后,“好声色”成了家常便饭。本是酒器,偏偏往庙堂供,心思全歪在享乐上,离了老百姓有多远——可想而知。夏家的末路,就是从“娱以自纵”拉开的。人这一贪起来,哪还顾得上朝政如麻?什么治国安邦,都给装进酒坛里埋了。
我一直很好奇,有没有哪朝哪代,能拍着胸脯说“我们不用行贿也能当官”?大概是没有。东汉的时候,明晃晃的票子放在案上,“三百两,给你一个县令,不二价”。想想那会儿的百姓,眼见着有钱人摇身一变进衙门,顶着老爷的乌纱,却没个真正的好心肠。买来的位子,花出去的可是金山银山,怎么样?捞回来不是本分?这事儿做起来,连个念头上的障碍都没有。风气可就彻底坏了。
贪腐这东西,因为“实诚”,所以容易传染。官员里边哪有几个贪得无厌便罢,偏偏一大帮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看着就动心。南宋的时候,秦桧号称宰辅,敢明着开门受礼。云贵的进士也好,江南的秀才也好,没点银票打点,连进轿子都困难。大喇喇的明码实价,把整个官场搞得像个市集。你说真要有个一腔热血的读书人,和那班“送礼司”比,冤不冤?
其实不仅如此。腐败不只在金银走动里蒸腾,更渗到骨子里的选人标准。汉代选官,甄别不实,上头说着德才兼备,不如下头“我大舅哥人还行”。世道之下,谁还琢磨着“知人善任”?只剩亲朋好友跟上层挤油水,真正“靠谱的”早就给挤到一边了。好好官场,这么折腾成了攻心的战场,治理能力还谈啥?
说得明白点,整个社会一旦被贪腐种上苗子,权力本就不干净,底下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了。风气这玩意儿比水还快,染起来没边没沿。日子闲点的,或许还会感叹“社会怎么成这样”;可是有几个房东,见官也开始送礼。那时“投机”二字,听着新鲜,其实早进了骨血。你看权贵圈子互相联手,捕风捉影地搞买卖,世道离好,只会越来越远。
明清时候,这话其实最让人说不出口。朱元璋那股狠劲,真不是唬人的。农民出身,苦大仇深,他晓得权力的黑手是怎么伸出来的。杀贪官,他不是象征,是全来真的。死刑判得快,六场大网一撒,血流成河。可杀得再多,贪腐只是收敛,不是死透。明朝后头,崇祯殉国的时候,大太监们窝在紫禁城里,心里估计也在琢磨着出去怎么捞点好处。明末东林党清流,口号倒不少,可宦官、官僚里心底干净的,有几个?杀戒太重了,反倒没了愿意干事的官。到头来“无官可用”,这算是个什么光景?
清代腐败,说白了就是个明牌的把戏。买官卖官,议罪银,打个比方,像是在赌场开设特权窗口。哪怕你犯了事,只要钱多,还能判个“银刑”。和珅那堆银库,十多亿两银子,抬进抬出,谁都捞了手。乾隆明明知道,“家贼难防”,可又舍不得动他这个心腹。真想治,谁敢动?大国衰落,老百姓连翻身的机会都难。后头八旗兄弟混到街口卖艺,寻常市民听着就心塞。腐败压了王朝,孰轻孰重,还用多说吗?
腥风血雨到近代,这事也没变好哪去。是不是有人觉得蒋经国一来上海,雷厉风行,那真能搞点名堂?一开始还真像那么回事。他站出来,那句“上海向何处去”,底下人是有点激动的。口号喊得响,“打倒豪门资本!” “救最苦的同胞!”殊不知,这旗一打下去,得罪的全是自家亲戚跟老大哥。
实际上,权力和金钱早就交叉成了迷阵。蒋经国查杜维屏、动杜月笙、封了扬子公司,表面大义灭亲,可骨子里动的是开国功臣、亲戚和财富连体婴。不用别人下手,孔令侃一脸冤枉上门诉苦,宋美龄气得不行——姨妈和侄儿,两头是亲情和利益,蒋经国夹在中间,不像个救星,倒像个不孝子。几番转圜,最后是“老蒋”拍板:“不能再折腾”。这把苍蝇窝子,一锅端也不行。希望的火星子,转眼又被体制和关系网扑灭。物价疯涨,民心彻底失望。
不过也别把锅全丢给贪腐。谁家贫富分化没见过?你看近些年,哪个国家不嚷嚷着“八个人的钱,顶了全球一半”?底层出身的靠北漂卖命,有钱人玩金融资本。世界变了,可阶级缝隙照旧在扩大。表面上都讲法治,里头的权贵和金钱交易,被软件升级成了“内幕、垄断、规则制定”。
咱们到底能学到什么呢?其实所有朝代都留一句话:试图靠杀人或者恐吓,让恶习断根,没谁能干成。杀头有用的话,朱元璋那年月就不该有明末的死局。到最后,能救命的还得是规矩——真正让“坏人无机可乘”,让普通人看到可以靠努力和诚信活下来。
可这事也难。中国这片土地,几千年下来,什么人都有过,什么官都有过。富可敌国的和珅,没落街头的旗人,热血救市的青年,还有无数说不出口的被坑百姓。每个王朝轮回一次,人心都像重新洗牌。有点像现在地铁上的人,谁都匆匆忙忙,不知道身边是权贵还是平民,谁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最后的结局,总是让人唏嘘。你说贪腐一定能毁国?它并不是唯一的倒台理由。天灾、人祸、战事、外敌,江山更迭从来不只看一条线索。只是有时候,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没等风头过去,就把希望交给“狠招”“杀手锏”。真要解决问题,有没有可能换个路子?不仅仅靠打杀,不只依赖一两个理想家。或许,我们都该想想,历史这场辩论,什么时候才有个真正“人味”的答案——不只是“杀富济贫”,也许是让普通人过得踏实、让当官的有点怕。你说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