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的开国太祖、有为大帝们,往往所立的第一个太子,失宠被废是个普遍现象。比如汉武帝太子刘据、东汉光武帝太子刘彊(刘秀与皇帝郭圣通所生)、隋文帝太子杨勇、唐太宗太子李承乾、康熙大帝太子爱新觉罗·胤礽,这些首任太子们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没登上大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儿子中最有可能登鼎的长公子扶苏,虽然不是被秦始皇直接所废杀,但后期被送到边疆与蒙恬一起修长城守边疆,可以证明其在秦始皇面前已失宠(失宠原因,就是其为人宽仁,直言劝谏父亲不要坑杀术士,触怒其父),而其弟弟胡亥却天天如影随形跟着秦始皇,这正是父皇重视培养他成为继承人的直接表现。不仅如此,没登上大位的废太子们最终也是结局凄惨,他们中唯一结局最好的就是光武帝的废太子刘彊了(因母后失宠,主动辞让太子,退居封地,得以善终),其他有的被杀有的被囚禁有的被流放,真是让人欷歔不已,印证了“最是无情帝王家”那句古话。

为何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祖大帝,他们的首任太子都难登大位? 我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建立千秋伟业的太祖大帝们,很多都是靠着自己,从刀光剑影、尸山血海中打出自己江山的。他们自然有着非同凡响的杀伐决断和高出常人的智商权谋。这样的能力强悍之人,一般的庸碌之辈当然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他们对自己所立的首任太子自然是寄予厚望的,希望太子能像自己一样优秀,就算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起码不能比自己能力差太多,做个守成之君的能力是绝对要有的。 而太祖大帝们期望是好的,但从小在锦衣玉食的深宫长大的太子们,自然缺少父辈们的进取心和磨炼培养能力的残酷环境,所以最终结果往往让父皇觉得太子不像自己,简直就是窝囊废。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和康熙帝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还有隋文帝的太子杨勇(杨勇好色、喜欢奢侈,这让提倡朴素节约的隋文帝自然是不满的),真是让两位大帝“恨铁不成钢”,为保江山只有将他们废掉。

二,就是赫赫有名的太祖大帝们,他们的权力欲都很强,把皇帝宝座看的很紧。而随着太祖大帝们日渐衰老,但却迟迟不驾崩,加之因年老头脑糊涂、思维不清晰,恋权贪生的太祖大帝们担心太子急于取而代之,对太子的防范猜忌日甚,此时只要太子的一点言行出格,再加上小人背后扇风点火,太子之位必定岌岌可危。 这方面的典型,就是汉武帝那个因酷吏江充进馋诬陷,最后死于“巫蛊之祸”的太子刘据,还有隋文帝太子杨勇。当然后期汉武帝与太子刘据关系疏远,武帝对太子缺乏信任并有防范之心,也是刘据之死的一大原因。杨勇因为隋文帝在世时接受百官朝见,被其父皇认为杨勇违反礼制,对其产生怀疑,从此对其宠爱日减,这也是杨勇后来被废的原因之一。 康熙帝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同样被其父认为越位处事,并认为太子:“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导致胤礽太子之位最终被废。 总之做开国太祖有为大帝们的太子是个技术活,太蠢不行太聪明也不行,不懂揣摩父皇心思也不行……终日活得小心翼翼,一般人早就被逼疯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