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三年(251年)六月,曹魏四朝元老司马懿病重,晚上做梦经常梦见贾逵、王凌,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在临终前,留下一个奇怪的遗嘱:“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这个遗嘱是什么意思呢?司马懿遗命,在他死后,葬在首阳山,既不封墓冢,也不建陵寝,只需要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即可,墓中也不用陪葬珠宝,后去世的遗孀,也不需要与他合葬。

我国古代传统,有身份的男子死后,一般都会厚葬,像司马懿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死后,葬礼应该是很隆重的。但是司马懿却一反常态,禁止他的儿子们为其举办隆重葬礼。这一点非常奇怪,令人不可思议,当时谁也想不通。

然而,在《宋书·礼志》中,还有一个更奇怪的记载:

晋宣帝遗诏,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于是景文遵旨。

什么意思呢?司马懿在临终前,再三告诫,不允许他的子孙为自己扫墓。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听从了司马懿的话,真的从未为给父亲扫过墓。

在古代,祭祀先人是一件大事情,即使再忙,也不能在这方面马虎了。古代皇帝对列祖列宗的祭祖更是异常隆重,祈祷国家风调雨顺,保佑万世江山。

当时司马家族虽然还没有取代曹魏,但是满朝文武都知道,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鲤鱼跃龙门只是迟早的事。司马懿是四朝元老,不好意思夺取曹魏江山,他效仿曹操,将此重任交给了儿孙们。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没有对曹魏傀儡皇帝下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充当了当年曹丕的角色,刚刚继承晋王,便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己坐南朝北,成为了皇帝,建立西晋。

像司马懿这种“准皇帝”的家族,更应该厚葬,隆重祭祀,保佑子孙千秋万代。司马懿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倡薄葬,临终前留下遗嘱“禁止给他扫墓”。

司马懿不让后代给他扫墓,他为何这样做呢?他有什么迫不得已的苦衷呢?仔细想想,其实很简单,司马懿担心自己被人掘坟抛尸,因为他得位不正,还屠杀了很多人,比较出名的“屠杀”就有两个。

其一,高平陵之变屠杀曹爽及其党羽三族。

我们知道,司马懿不是和曹操一样,靠着自己的双手一寸一寸土地打下来的,而是通过兵变获得的权势。曹爽大权在握,将司马懿打压得非常厉害,几乎剥夺了司马懿的一切。然而,曹爽留下了司马懿这条老命,他认为司马懿已经七十多岁,活不了几年了,让他自然老去。曹爽错了,错得很离谱。

司马懿虽然年迈,但是心却一点也不老,故意示敌以弱,迷惑曹爽,暗中蛰伏,等待时机,一举除掉曹爽。司马懿在控制洛阳后,先许诺曹爽放下武器就可以当一个富家翁,结果他食言了。司马懿将曹爽及其党羽灭三族,屠杀数万人。

其二,司马懿曾屠杀辽东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

司马懿在平定辽东后,为一劳永逸,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开始了“三光政策”。司马懿对辽东公孙渊家族及其伪官员进行了血洗,斩杀将军毕胜等两千余人,同时开始屠杀辽东十五岁男子,铸成“京观”。

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司马懿造孽太多,他临终前,便害怕这些被自己屠杀过的家族的漏网之鱼报复自己,找到自己的安葬之处,破坏自己的陵墓。

司马懿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如曹爽手下桓范被司马懿灭了三族,但是有一个漏网之鱼。在一百多年后,桓范家族的后代桓玄于公元403年逼迫晋安帝退位,建立桓楚,登基为帝。

如果司马师、司马昭及其子孙给司马懿扫墓,祭拜司马懿,他的陵墓地址就被世人得知。司马家族当皇帝时,有守陵军队,没有盗墓贼敢打司马懿陵墓的主意。但是司马家族无法万世繁荣,很可能几百年后进入低谷,晋朝被灭。

此时,当初被司马懿屠杀的家族的漏网之鱼很可能伺机报复,陵墓就是首选。即使没人报复,那些盗墓贼也会进入陵墓,盗取宝贝,发一笔死人财。

现在,司马懿实行简葬,“不坟不树”,也不放贵重玉器,同时禁止司马师和司马昭及其子孙给自己扫墓,彻底阻断了漏网之鱼和盗墓贼盗墓的机会。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司马懿陵墓具体位置仍旧是一个谜,没有被人发现,更不用说被盗了。相比那些被盗得面目全非的陵墓,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之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