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近日,一则来自美国航空界的消息引发军迷之间广泛讨论。美国传奇的YF-23隐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达罗尔德・卡明斯(Darold Cummings),在其社交账号上回应网友关于第六代战斗机的提问时,坦率承认中国在六代机领域,尤其是隐身设计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空战决策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
图:软件翻译后的达罗尔德・卡明斯对网友提问的回复
达罗尔德・卡明斯是美国的资深战斗机设计工程师,其设计的YF-23隐身战斗机曾经参与美国空军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的竞标,但最终败于F-22。
他的这番言论,很有权威性,而且绝非空穴来风,这是他基于对中国开源情报的细致分析,以及美国自身六代机项目面临的挑战综合得出的结论。
达罗尔德・卡明斯在社交账号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他指出,中国六代机在隐身设计上的突破,是其领先美国的领域之一。
【YF-23战斗机黑寡妇战斗机,在与F-22的竞标中落败】
隐身技术并非只是应用雷达吸波材料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整体气动布局进行优化,以减小外形产生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卡明斯解释说,中国六代机通过彻底消除鸭翼、垂直尾翼和平尾等多余翼面,实现了RCS的大幅降低。
鸭翼的存在会带来棱边散射、爬行波绕射以及对缝散射等问题;垂直尾翼与平尾则会形成二面角,造成RCS极大的二面角散射。
而中国六代机通过采用无尾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从根源上避免了多余翼面产生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这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X-44验证机概念相似,但中国显然走得更远,已将这一概念转化为实际型号。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X-44无尾验证机】
更关键的是,中国六代机采用射流矢量推力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推力矢量结构。
这种设计不仅消除了机械结构产生的雷达反射信号,还使得战斗机在机动过程中襟副翼等翼面偏转幅度更小,甚至无需偏转,从而进一步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相比之下,美国当前的六代机项目F-47,根据波音公司公布的渲染图,仍然保留有鸭翼翼面,没有消除多余翼面带来的雷达信号,因此在隐身性能方面已经被中国六代机超越。
【波音公司发布的F-47渲染图,由图可见其采用鸭翼布局】
除了隐身设计,达罗尔德・卡明斯还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六代机空战决策中的应用,他认为这是另一个中国领先的领域。
未来空战环境将异常复杂,战斗机不但需要处理包括目标识别、威胁评估和跨平台通信(如与加油机、预警机和轰炸机的协同)等大量态势感知信息,还需要同时控制多架协同战斗机(CCA)进行作战并处理其传入的大量信息。
卡明斯认为,单靠飞行员人工处理这些信息已不现实,因此六代机的核心能力之一,便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实时信息处理和自主决策。
而中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在93阅兵中公开展示了多款无人机平台,其中包括具备高度自主空战决策能力的制空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仅能独立识别目标,还能在复杂空战环境下进行打击决策和毁伤评估。
【中国于93阅兵展出的多款无人机】
这表明中国已将人工智能深度集成到作战系统中,实现了从“人机协同”到无人机自主决策的跨越。
反观美国,目前正在推进的还是一堆中型尺寸的无人僚机项目,还没有与中国制空无人机对等的无人机项目。
在技术优势之外,中美六代机在开发进度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根据公开信息,中国已有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多次进行试飞,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并进入战斗序列,形成初始战斗力(IOC)。
这种快速推进得益于中国在航空工业上的集中投入和高效执行。反观美国,其六代机项目F-47却面临多重挑战。
根据美国官方计划,F-47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首飞第一架验证机,这本身就比中国晚了数年。
而波音公司作为F-47的主要承包商,正面临生产能力下滑、设计能力不足和质量问题频发的多重困境。近年来,波音在商用和军用项目上的屡次失误,如KC-46加油机的质量问题和F-15EX的交付延迟,已经暴露出其工业能力正在严重下滑这一事实,这将严重影响F-47的设计与生产进度,甚至F-47能否在2028年按时首飞,都成了一个未知数。
【F-15EX战斗机,截至目前只交付了9架,数量刚刚超过已服役的055】
更糟糕的是,美国国会还在考虑进一步削减六代机项目的资金,这在通胀和预算紧缩的背景下,可能导致研发进度进一步延缓。照此趋势,当中国六代机已形成初始战斗力时,美国的F-47可能还尚未首飞。
综上所述,达罗尔德・卡明斯对中国六代机领先的认可,不仅仅是一位资深战斗机设计师的个人观点,更是对全球军事技术格局变化的客观反映。
中国在六代机领域的领先,体现在隐身设计的创新、人工智能应用的成熟以及项目进度的快速推进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种系统性优势。
而美国则在设计理念、工业能力上暴露出了短板,更是受限于官僚主义的限制,若不及时调整战略,它们可能会在未来的空战发展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