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外千万美金待遇,舍弃清华副校长职位,斥200亿巨资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校,并豪言道“五年赶超清北”“十五年成为全国第一”,施一公和他创立的西湖大学,在学术界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施一公在教育资源竞争极其激烈的河南出生,从小就勤奋好学,在高中展露出极高的数学天赋,凭借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施一公的成就一骑绝尘,读完博士后施一公前往海外求学,任教期间,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了百余篇论文,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之一。
施一公后半生的学术和教育生涯,恰似一场不断突破边界的冒险,每一条道路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所想的安稳前行,而是在各种分叉路不停“漂移”、“冲刺”。
在清华任教期间,他提出“圆桌讨论”制度,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观点,并曾要求学生用通俗的语言向清洁工阿姨解释清楚一项复杂的实验。
在国外求学期间,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活可以说是“你的生活我的梦”的真实案例:三层五百多平的独栋别墅、顶级研究基金、先进实验室、生物学终身讲席教授,研究成果斐然。
但施一公心中明白,在国外继续享受“高枕无忧”的生活,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他的爱国之心早已生了翅膀飞回国内,想要投入国家科研建设之中。
于是在2008年,40岁的施一公拒绝了国外千万美金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心为公,一心为国。
回国后,施一公纵览国内的教育局面,又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却意义非凡的决定,他抛开自身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一味坚持学术的道路,将希望的眼光放在后代,比起个人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他更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在不同领域遍地生花。
“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施一公认为国内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于是在2018年,施一公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辞去了自己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向学术界提出了自己想要创办大学的建议,并向广大企业家众筹资金。
2015年,施一公及其团队经过缜密思考与讨论后,将西湖大学的创办建议上交到国家相关部门,并成立基金会来筹集资金支持大学创办。
创办学校的资金从何而来?一方面从是各级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是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到基金会,最终筹集到200亿资金用来创办西湖大学。
提起创办原因,施一公认为“小而精”的教育方式格外重要,不同于其他大学涉及多个专业的教学模式,西湖大学主要以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为教育方向。而国内在此方面正有所欠缺,他就决定大胆一试。
自西湖大学成立后,施一公直接向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进行“叫板”,“五年内赶超清华北大”施一公放出豪言,并计划在十多年后,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学。
而如今,西湖大学的现状和所获得的成就证明了施一公并没有夸下海口,关于教育资源,西湖大学拥有极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招收教师时,施一公直接跳过了本硕学历,从博士开始招收,也包括直接从海外引进的人才,起点颇高。
并且西湖大学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精细的学术教导,为每位本科生单独配备一名学术导师,学生入校后能自主选专业,学校为学生提供本博连读机会,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西湖大学的科研团队也没有辜负如此豪华的教育资源,西湖大学在2023年进入了中国14所法国CNS三大顶刊的高校名单,2024年校内发表了20篇CNS论文。期间施一公带领学校的科研团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重大突破,创造了众多优秀的科研成果。
即使最终没有达到当年超越清北的目标,但短短时间内西湖大学所达到的成就已经让教育界为之震撼。
在今年高考之后,施一公又开始了他的国内“巡演”,在不同地区为西湖大学招收不同领域的新鲜血液,在每一次的演讲中,施一公都会对后生表示自己对他们寄予的希望。
施一公呼吁学子们要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为人类、民族做出贡献。
很多学子受到施一公人生经历的启发,并为施一公那种突破自我,敢于冒险的作为所敬佩,他们以施一公为偶像,以考入西湖大学为目标,立志成为国家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
施一公正在朝着当年所定下的目标在稳步进行,总体来说,西湖大学目前的发展局势一片欣欣向荣,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施一公带领西湖大学会绽放怎样的光彩,我们拭目以待。
施一公的人生从国内到国外,再从普林斯顿到清华,最后从清华到西湖大学,他的每一步每一次选择都险之又险,但就是这一次次的突破常规,挑战未知,才成就了施一公现在开阔又崭新的局面,也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开辟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不管是作为一个敢于冒险创新局面的知名学者,还是一个心系祖国科研未来的教育家,施一公都以坚定的态度,将个人理想熔铸进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