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刚启程,汽车行业便已热闹非凡。
新促销、新产品与新年一同登场,新机遇、新挑战也如约而至。有的人已经奔赴下一段征程,有的人却因网站“宕机”又深陷舆论风波。对于身处转型深水区的中国汽车行业而言,2025年要如何在众多不确定性叠加下摸索出长远发展之道,变得至关重要。1月9日,罗兰贝格发布《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视角,总结出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行业主线,为企业发展、行业转型理清脉络、明确方向。
主线一:
价值体系的重新定义
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已经压在每一位汽车人心头许久,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激烈价格战使车企利润率的重大挑战愈加凸显。伴随着声量渐强的“止战”之声,2025年价格战能否有所停息?
对此,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价格战影响下,当前行业平均售价、平均利润率均呈现不断下滑态势,导致汽车产业企业盈利性承压,对企业内部运营和产品开发已经产生较大影响。他预计,未来16~18个月内,车市价格战将出现阶段性调整,即在2026年年中前汽车市场价格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价格战中胜出,也不能长远解决车企的生存困境,反而有可能削弱品牌价值,造成长期的利润流失。因此,破局的关键在于重塑价值体系。
车企在价值体系重构的过程中,需以消费者价值主张为核心塑造不可替代性,并寻求全链路价值挖掘。具体而言,对于车企来说,本地化产品定义、差异化品牌营销、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及技术创新等是重塑价值的关键抓手。此外,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也应当成为车企和零售服务商寻求价值增长的重点方向,以构建价值挖掘的触点和新商业模式。
主线二:
成本压力的全链传导
竞争加剧、品牌分化致使整车企业利润下降,成本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降本增效已然成为汽车产业当前的通用主题。
为更好地应对全价值链的成本压力,车企、经销商、后市场企业不应只关注单一缓解,而要着眼于全渠道通路进行升级,以寻求价值链盈利改善机会。对于车企和经销商来说,提升客户体验、优化销售流程、加强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等将成为关键。后市场企业也需要建立更灵活的渠道体系,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延伸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手段,提升客户黏性和复购率。此外,零部件企业须采取更加灵活的Go-To-Market(GTM)模式并加强部件流通链路的利润透明度管理,确保各层级渠道的利润分配清晰,从而优化整体利润结构。
此外,零部件、经销商和后市场企业等产业链玩家还要以多维度方式结构化降本增效。就内部而言,企业内部业务通过数字化管理、优化运营关键项等手段进行经营成本管理;外部来看,企业可通过精细化拆分业务、加强营销等方式拓宽盈利空间。
主线三:
组织机制的求新求变
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对汽车行业企业的组织体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起,东风汽车、大众集团、吉利汽车、德赛西威等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便已拉开组织转型变革的序幕。以东风汽车为例,2024年3月东风汽车实施商用车“跃升工程”,成立商用车事业部,推动商用车业务一体化运营,集中优势资源。
进入2025年,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企业,无论是传统车企抑或是新势力品牌,都将对组织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其中,传统车企的改革将聚焦两大方向,即转变管理模式、深化战略整合。新势力车企则将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注重盈利和效率的提升。本土零部件企业需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合作模式。合资企业则以自我转型持续追赶自主品牌。
对于合资企业,则需以自我转型在中国市场持续追赶自主品牌。其中,合资车企需重新调整中国管理,加强本地组织能力决策,提高本地响应效率。国际零部件企业也需积极跟进,进一步敏捷反馈市场需求、加速能力补齐、构建本地供应链体系,与本土车企展开更为灵活的合作,预计2025年零部件领域中外合资合作探索将呈现更多新进展。
主线四:
数字变革的深水探索
转型之风吹响汽车产业的每一个角落,企业与消费者深度关联的营销领域自然也要跟得上转型的步伐。近年来,随着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汽车营销领域的关键主题。进入2025年,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和精细化用户运营依然是企业数字化营销变革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车企在数字化营销上将主要呈现以下四大趋势。第一,技术驱动凸显。在AI技术的发展下,车企正尝试通过生成式AI,提升品牌个性化水平,改善客户互动体验,并在营销中实现更高效率。第二,流量经营持续。当前,车企愈发重视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有效结合,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和场景化营销提升潜在客户的转化效率。第三,关键意见车主(KOC)重要性凸显。随着消费者对新媒体的偏好增加,车企普遍发力社群运营,以满足圈层化消费者需求,积极利用线上KOC,挖掘品牌塑造、带货成交等多种商业价值。第四,零售端持续智慧化。不少品牌坚持数字化手段的投入,以帮助提升经销商门店运营的精细化、一体化。
此外,在营销端持续深耕数字化的基础上,产销一体的前端数字化体系建设同样在提速。车企正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全业务环节实现数据化、智能化,以增加决策效率和管理透明度。
主线五:
全球布局的踌躇前行
2024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583.4万辆,超2023年全年出口量,再创新高。站在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新起点上,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同样值得期待。随着海外“低垂的果实”市场基本覆盖、增速回落、竞争加剧等,出海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需从出口思维转向国际化经营思维,从低门槛市场覆盖转向高价值市场突破。
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中,约50%将来自本地化制造。可见,构建属地化运营体系、打造本地化全价值链能力成为中国车企国际化新阶段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汽车在低门槛市场的市占率高企,全球销量腹地市场也将成为下一步体系能力提升、销量突破的重点。此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出海企业还需构建针对全球风险的实时监控指标体系和防范机制。
具体到全球各大汽车市场,郑赟告诉记者,当前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出口积极性较高。在欧洲市场,奇瑞汽车等部分已经有本土化生产经验和资源的车企将有更快速的出口表现。针对美国市场,大多中国车企仍将采用比较保守的整车进口方式,同时在墨西哥等地构建供应链体系,进行前置出口准备,在美国市场的本地化制造还需放缓脚步。
主线六:
前瞻技术的落地开花
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归根到底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回顾2024年,“端到端”技术全面爆发、智能底盘技术竞相涌现、电池技术不断革新、国产车载操作系统登场角逐……多项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入2025年,得益于基础科学的进展、政策积极引导和场景化应用发展,众多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将实现加速突破,主要呈现三大技术趋势。
第一,核心技术提速上车。AI在整车与产业链条上将加速端到端的应用,进一步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在研发端的应用场景也将持续扩大;大模型将影响智能座舱的多模态融合应用。在电化学领域,下一代电池技术持续发展,高镍、高硅、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持续成熟,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2~3年内迎来入市热潮。
第二,智慧交通场景探索。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出行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市场场景广泛。其中,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2025年加速商业化进程。
第三,科技创新跨界融合。汽车出行生态不断扩容,并进一步与人工智能、交运物流、消费电子、健康医疗等产业融合。2025年,伴随产业融合加速,边界将进一步模糊。而对产业参与者而言,版图扩张的“诱惑”与战略转型的“风险”并存,企业更需要具备战略定力,找准角色定位,优化商业模式,为下个五年的技术布局做好准备。
2025年是对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尤为关键的一年,在淘汰赛提速阶段,汽车行业各企业需全方位强化自身能力模型构建,实现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更前瞻的技术应用、更全面的业务格局、更精细的人才策略、更聚力的组织体系、更敏捷的本地响应、更全链的价值挖掘、更锐化的品牌价值,打造更开放且可持续的产业共赢生态,以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在激烈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并谋求长远发展。
文:张奕雯 编辑:黄霞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