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从上周末阿拉斯加俄美峰会开始,特朗普总统一通操作猛如虎,以至于国际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开始预测,乌战终于看到了和平结束的曙光。然而,任何认为乌战会以短期妥协方式迅速终结的预期,都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误判。因为,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这并非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摩擦,更不是一场被本方情报部门错判导致的失控冲突,而是一场经过精密计算的、关乎俄罗斯国运的终极战略博弈。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其巨大的惯性便难以阻挡,尤其是当这台机器被赋予了重塑国际秩序、淬炼军队、乃至改造国内经济的多重使命时。停手,不仅意味着前功尽弃,更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内部反噬。克里姆林宫的决策逻辑早已超越了乌克兰的领土本身,其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彼岸”——北约的边界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之所以这样讲,主要理由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克里姆林宫打乌战的终极战略目标,并非仅仅是征服乌克兰,而是要彻底扭转冷战失利后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将北约的势力范围“推回”至1997年东扩之前的态势。回望战前,俄罗斯与美国、北约及欧安组织进行的三轮安全对话均告破裂,这已然表明外交途径无法满足莫斯科的战略诉求。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化”只是公开的、表层的战术目标,其深层意图是拔除北约东扩的前哨,从根本上瓦解其所认为的、由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国际秩序。
因此,三年的血战,在克里姆林宫看来,不过是与西方主要对手正面交锋的“前戏”和必要铺垫。当意识到迫使北约全面退缩并非易事时,“百年战争”的论调便应运而生。这既是对国内民众的长期动员,也是对西方发出的明确信号:俄罗斯已准备好付出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代价,来换取一个由其主导安全规则的新欧洲。在此宏大叙事下,任何局限于乌克兰领土的短期停火协议,都无异于舍本逐末,毫无意义。
第二个,乌战已是俄军实现现代化涅槃重生的唯一且残酷的“练兵场”。 乌战初期的拉胯,绝对暴露了俄军自苏联解体后积重难返的沉疴:迷信核威慑而荒废常规力量建设,在车臣、格鲁吉亚和叙利亚的局部胜利中自我陶醉,其军队结构被优化为应对低强度冲突的反恐部队,而大规模立体化地面作战的核心能力——如坦克军、舟桥部队乃至整体指挥、后勤和军工体系——却在谢尔久科夫等人的“改革”下严重退化。
乌战的爆发,如同一剂猛药,迫使俄罗斯军事机器,在真实的炮火中,进行了一场痛苦却必要的全面革新。无人机、电子战、炮兵协同等现代化战争要素,在实战中快速学习、迭代。
在此视角下,乌军并非最终的假想敌,而是一个锤炼新战法、淘汰旧装备、筛选优秀军官的“陪练”。克里姆林宫成功地利用外部冲突,通过悲情叙事,将国内的民族向心力和国家自豪感,逐渐凝聚成强大的战争意志。现在正是这种“越打越强”、军事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刻,主动停手无异于自断筋骨,让一切牺牲和学费付诸东流。毕竟,这支正在血火中重塑的军队,其假想的终极对手始终是北约,而非基辅。
第三个,俄罗斯的国家战争机器已经启动,惯性力之大,贸然硬停下来,会反噬自己。战争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永远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见效最快:在生死选择题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没用的。因此,俄军既然强拉乌军开启了比狠拼人头的赌命局,想上桌参与赌局的就要拿命来赌,没胆玩命的就要远离赌桌,避免成为赌桌筹码的命运。白宫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即使坚决支持基辅的拜登团队,也绝对不和克里姆林宫玩命,一定要让美俄关系“稳定且可控”,而特朗普团队,则直接要彻底从乌战中脱身,做一个远离赌桌,只赚钱的军火商。
正是因为掐准了白宫不会赌命的脉搏,克里姆林宫才断然在乌克兰打了向死而生的一战,要和北约论一论生死,而不是和白宫论一论乌战的赔赚。当然,战争的目的虽然看似是打垮敌人,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强大自己。因此,克里姆林宫现在也是借乌战,在调整自己国内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推动是最快的,而要调整生产关系,通常都是要流血的,而战争则向来是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体系的终极手段,不但见效快,而且调整的还彻底。
苏联解体之后,权贵资本主义垄断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切,不仅断送了苏联曾经的国际地位,甚至还导致了俄乌兄弟战场拼人头的惨剧,因此,为了避免走上乌克兰被外国资本绑架和垄断的老路,借助乌战,打破权贵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的垄断,为普通俄罗斯人、普通俄罗斯企业,借助战时经济体系的起动,得到上升和发展的渠道,就成为了克里姆林宫必然的选择。
也就是说,克里姆林宫在借助乌战,进行一场流血的经济改革。若是骤然停战,这套已被激活的战时体系将瞬间失去目标,被打压的既得利益集团可能反扑,因战争而获益的新兴群体则会不满,未竟的改革,可能引发剧烈的经济动荡和社会矛盾,其破坏力远超战场上的损失。因此,在没有实现其彻底重塑内外部秩序的目标前,停手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自杀行为。
总之,透过乌克兰的战火,应当可以看到一个将战略决心置于短期得失之上的克里姆林宫。这场战争早已被内化为一场“内战”——一场针对自身衰败军事体系、 针对内部僵化经济结构、 针对整个白宫硬推的单极国际秩序的全面战争。其最终目的,是练就一支能与北约正面抗衡的现代化雄师,为此甚至不惜在未来的某一天动用更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正如车臣领袖卡德罗夫对波兰的警告所示。
俄军当前“慢打”而非“速决”的节奏,正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旨在持续向俄罗斯社会灌输“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绝对不符合西方列强利益”这一认知,将国家被肢解的潜在危机感深植于每个公民心中,从而凝聚起更为决绝的民族向心力和与北约“赌命定生死”的终极意志。在美国内部对乌立场已然出现摇摆和分歧的当下,克里姆林宫更无理由在其战争机器全速运转、且目标远未达成之时,就此停手。杀心既起,便唯有看淡生死,将赌局进行到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