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刚和中方谈拢,中俄蒙能源管道建设就出现了新变数,俄方坦言无法提供对应的税收减免。那么,俄方为何会在短时间内改变立场?这个新变数会不会影响中俄蒙三方的合作?

九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中国,中俄蒙三国拖了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终于正式落地。在中国的推动下,三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明确了项目的推进方向。普京当时也强调称,中国将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获得天然气,而且一定低于欧洲市场的虚高水平。从当时的情况看,价格争议和过境问题这两大障碍已经被解决,管道建设似乎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中俄蒙能源管道建设为何出现新变数


然而项目刚刚取得进展,俄罗斯方面却突然抛出一个新的问题,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在项目签署后不久公开表示,三年内政府无法为管道建设提供税收减免,天然气出口关税问题也尚未与中方探讨。俄方解释说,这是因为预算吃紧,财政无法承担额外的优惠。


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处境确实困难。一方面,俄乌冲突持续,军事开支巨大,这是俄罗斯必须优先保障的支出;另一方面,西方制裁导致经济受损,政府还需要支付养老金、维持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刚性支出。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所谓的“刀刃上”,管道项目的优惠政策因此被搁置。


这对项目建设无疑是一个打击。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长度数千公里,工程规模庞大,所需资金极为可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本来希望通过政府的税收减免来减轻压力,但现在只能自己承担更多成本。而俄气近几年因对欧出口受阻,财务状况并不好,几乎连年亏损。如果政府不减税,企业就要付出更大代价,这直接增加了资金紧张的风险。如果资金周转不开,施工队拿不到钱,工程可能被迫放缓甚至停工。


中俄蒙能源管道建设为何出现新变数


不仅如此,融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大型跨国能源项目不,可能仅靠俄气一家独立完成,需要外部投资者的参与。但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利润,税收优惠本来是一个吸引资本的重要条件。现在优惠取消,回报空间减少,投资者可能不愿意承担风险。少了外部资金,项目资金链会更紧张,推进速度自然受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变数的影响是复杂的。短期内,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不会受到影响。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能源进口结构,既有来自中亚的管道气,也有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同时国内产量也在增加。因此即便西伯利亚力量2号延期,中国依然有充足的气源来保障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但从长期角度看,如果项目一再推迟,会对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产生影响。中国希望通过增加管道气的比例来提升能源安全,减少对海运的依赖,西伯利亚力量2号原本是这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中国在进口结构调整上就要另做安排,可能增加对其他供应国的依赖,这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蒙古国在这一项目中的位置也十分关键,作为过境国,蒙古国不仅期待获得过境费收入,还希望借此推动经济发展。项目的进展与否,直接影响蒙古国的未来规划。现在俄方提出无法减税,可能会让蒙古国感到担忧,但从根本上说,三方目标是一致的。俄罗斯需要卖气,中国需要气源,蒙古国要过境费。在这样的格局下,尽管会遇到问题,但三方都会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中俄蒙能源管道建设为何出现新变数


总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既是经济项目,也是战略工程。尽管俄方因财政困难带来了新的麻烦,但中俄蒙的共同利益决定了项目不会轻易停摆。随着各方继续协调,这一管道最终落地只是时间问题。对中国来说,保持耐心,灵活调整能源战略,同时坚定与俄罗斯合作,将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