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深夜举行阅兵仪式,新型洲际导弹火星-20压轴登场,射程预估达到了15000 公里,可直接打击美国本土。那么,朝鲜阅兵为何要选在深夜?此举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10月10日,朝鲜在首都平壤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此次阅兵是在夜间11点45分开始,并持续至次日凌晨。当时平壤还在下着小雨,雨夜阅兵加上灯光和方阵,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显肃杀气氛。

朝鲜深夜阅兵释放什么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夜间阅兵已成为金正恩时期的固定模式,自2020年劳动党建党75周年起,朝鲜的大型阅兵几乎都在夜里举行,而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夜间阅兵具备信息遮蔽作用,能有效限制外界卫星的监视,减缓韩国和美国的情报分析速度,使外界难以立即判断朝鲜展示的装备细节。对一个高度重视保密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种战略威慑。

二是朝鲜的阅兵仪式上,还要放烟花,而晚上烟花齐射视觉冲击力强,白天完全比不了;三是为了检验军队,晚上也能服从命令,显示朝鲜军队纪律严明。简单来说,金正恩选择在深夜举行阅兵,一方面是为了战略威慑,增加外界判断难度,塑造神秘感;另一方面是为了国内政治动员,强化民众对政权和军队的认同,同时体现军队高度服从和战备能力。

更重要的是,朝鲜此次阅兵展出了很多先进武器,这对于美日韩来说,无疑是压力倍增。首先,朝鲜在弹道导弹领域形成了梯次分明的打击体系。从战略层面来看,“火星-20”洲际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推进,长度超过27米,直径约2.7米,射程估计超过15000公里,可覆盖美国本土。这一导弹还具备搭载分导式多弹头或高超音速弹头的潜力,是朝鲜战略威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朝鲜深夜阅兵释放什么信号

其次,在中远程打击方面,“火星-16乙”导弹配备高超音速滑翔器,射程约3000至5500公里,可突破区域反导系统,覆盖关岛及亚太美军基地。最后,在战术层面,“火星-11乙”及其改进型“火星-11戊”导弹射程覆盖500至1000公里,针对韩国、日本及驻亚太美军基地。朝鲜方面称,这些武器几乎无法被现有反导系统拦截。

除了弹道导弹,朝鲜在巡航导弹、远程火箭炮和无人机领域也实现快速发展。例如,多管火箭炮系统、模块化火箭发射平台和改进型主战坦克也出现在阅兵中,形成了覆盖战术、战略、常规和核威慑的立体火力网络。朝鲜还展示了多型巡飞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可在目标区域上空长时间盘旋并实施精准打击。这一系列装备显示出朝鲜在非对称威慑、智能化打击和全域覆盖方面的进步。

而在朝鲜阅兵之后,美日韩的反应就很奇妙。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火星-20洲际导弹的出现,将重新引发关于美国本土安全的讨论。五角大楼虽然尚未正式回应,但多位军方官员表示,朝鲜“正在快速推进远程核打击能力”,这将对印太地区乃至全球战略平衡构成挑战。而韩国政府则强调,将继续依靠韩美同盟“维持威慑力”,但内部舆论也担忧,持续的军事对峙,正在削弱韩国的外交回旋余地。

与此同时,朝鲜通过这次阅兵要展示的不只是军事实力,还有它的“朋友圈”。例如中国代表团赴平壤出席劳动党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俄罗斯、越南、老挝等国家的党政代表团也应邀出席。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朝鲜方面就积极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金正恩亲自出席九三阅兵,在他回国后又派外相来北京访问等。由此可见,在西方持续制裁与孤立的背景下,朝鲜正在尝试通过“东向外交”寻找战略平衡。

朝鲜深夜阅兵释放什么信号

总的来看,此次朝鲜阅兵不仅是一次庆典,更是一场综合性的战略展示。从武器现代化、军队纪律、战略威慑到国际外交,朝鲜均进行了系统性的布置。“火星-20”洲际导弹的亮相,使外界再次认识到朝鲜具备直接威慑美国的能力,也强调了其战略自主性。在东北亚复杂的局势中,这种军事展示与外交互动相辅相成,既服务于国内政治稳定,也提升了朝鲜在国际事务中的谈判筹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