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在一夜之间,给韩军高层来了场“大换血”,尹锡悦提拔的人一个不留。
韩国国防部不久前公布了军队高层的新一轮人事任命。在这次人事大换血中,韩国军方现役的7名“四星上将”实现了全员更换。
【李在明政府不久前公布了军队高层的新一轮人事任命】
海陆空军参谋总长、韩美联合作战司令部副司令、陆军地面作战部司令和副司令,以及相当于美军参联会主席,韩军的实际一把手——联合参谋本部长,这7个职位全部被总统李在明换成了新面孔。
程序上,除了联合参谋本部长需经国会人事听证后任命,其余6人在国务会议通过后,便可由总统直接任命,不会有太多其他的政治掣肘。
虽说韩国总统对军队高层的任免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如此快速的、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在韩国近现代史上非常罕见。
金大中、卢武铉时期,那时韩国仍然非常忌惮军政统治的卷土重来,从上到下都强调文官治军,因此总统也多次调整军中保守派势力。
【韩国军方现役的7名“四星上将”实现了全员更换】
到了李明博、朴槿惠时期,总统对军队的人事调整相对趋于稳健,仅仅有时会针对涉丑闻或“亲进步派”的将领进行更替。
然后是文在寅时期,出于推动南北关系改善的考虑,文在寅多次启用主张“温和对话”的高级军官,而不是军中的激进派分子。
尹锡悦则在2023年10月搞过一次类似的“七大将同时换血”,文在寅时期晋升至中将以上军官,几乎从军队领导层消失。
然而与这次不同的是,那时尹锡悦已经就任总统快一年半了,而且还赶上了《板门店宣言》实际上被撕毁,半岛局势急速升温的紧张背景。
【尹锡悦则在2023年10月搞过一次类似的“七大将同时换血”】
而如今李在明政府上台仅数月,就在军中启动了同样规模的人事大换血。可以说,面对当下的韩国政治局势,或许李在明的不安全感,比“政治素人”出身的尹锡悦还要大。
要理解李在明的这次大换血,就必须回顾去年12月3日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戒严事件。
尹锡悦下令要求军队包围国会,告诉指挥官“把里面的议员抓出来”“必要时可以开枪”,实质上就是试图通过效忠于自己的军队来废除文官统治——哪怕只是短暂的废除,这种性质也是相当严重的。
据多家韩国媒体披露,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尹锡悦就已派人与韩国军方高层进行接触,讨论采取“紧急措施”的可能。在戒严事件爆发的两天前,韩国的情报司令部司令官,以及该部门的前任长官甚至在一家餐厅里,大摇大摆地讨论戒严计划。
【尹锡悦下令要求军队包围国会,告诉指挥官“把议员抓出来”“必要时可以开枪”】
此外,还有人指出韩国军方掌握着内部起草的戒严执行方案,但封锁国会失败后,这些文件就被“亲尹”的军方高层刻意销毁或隐匿了。
面对舆论的质疑,当时韩国国防部给出的回应是“除了戒严宣告文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相关文档可供公开”——这种回答更是让外界相信,韩国军方高层的确与尹锡悦有相当大的勾连,而李在明领导的“共同民主党”更是借此指责尹锡悦政府试图借军权延续统治。
而在大选中击败保守阵营上台后,如何确保军方忠诚、去除“亲尹派”的政治隐患,成为了李在明的当务之急。
通过推进对戒严事件本身的调查,李在明实际上已经提前清除了军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首都防卫司令官、陆军特战司令、陆军参谋总长、情报司令部司令官等等。
【如何确保军方忠诚、去除“亲尹派”的政治隐患,成为了李在明的当务之急】
然而,尹锡悦在任内提拔的大部分四星上将们仍在位,这些人哪怕不是“亲尹派”,也带有深厚的保守派烙印。把这些人换掉,既是为了确保军队的忠诚,也是为了避免让军中的保守派影响李在明接下来在半岛问题上的操作——就像文在寅当初扶植温和派,压制激进派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李在明清除了军队高层中的亲尹保守派势力,但他在考虑对应职位的接班人时,并没有像文在寅那样特别重视“对北方是否温和”这一点。
李在明在竞选时,就提出要在“坚守国防的同时,更重视半岛和平议程”,这意味着军方高层必须能够在军事强硬与对外缓和之间找到平衡。
综合来看,李在明这次对军方高层的大规模人事洗牌,几乎是必然的选择。通过一次性更换所有四星大将,李在明向韩国社会释放了明确信号:军方不再是政治博弈的工具,而是必须服从于新政府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韩国政治环境复杂,总统在执政初期面临着国会、在野党和民间舆论的多重压力。通过一次极具震撼性的军方人事调整,李在明不仅展现了果断的领导力,也强化了自己作为三军统帅的权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