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燥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从古人的诗句来看,与我们相隔千百年的先人也在遭受着酷暑的难耐。
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古时候既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没有冰箱、冷藏室,在又闷又热的酷暑天气里,没有避暑措施是很难生活下去的。 而我们古人自有一套自己的智慧,他们的避暑措施比我们现代更加花样百出,甚至更加有情趣。 《周礼》中既有记载,我国古人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存储天然的冰块,但这种特殊的“藏冰术”在应用起来并不是那么方便。
因为每年冬天把凿好的冰块存入地窖中,等到来年冬天再加以使用的时候,消耗巨大,所以这种藏冰的方式,最开始只能在上层人家使用,普通人家难以承受这巨大的工程量。 后来到了唐朝末期,我们的老祖宗意外发现了可以利用硝石造冰,这可是一个极大的发现,这种造冰技术的发明,也让冰块在酷暑时期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经过造冰技术的普及,大街小巷上也流动起了卖冷饮的小贩,“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这种冷饮在当时十分受欢迎,也正可谓是“民以食为天”,在这炎热酷暑中的一杯冷饮,极大的缓解了属于夏天的焦躁。
其实大街小巷上流动的冷饮,在冰块没有大范围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精明的商人们抓住了眼前的商机。 在冬天储备大量的冰块,虽然消耗量较大,但他们明白夏天的冰块贵如黄金,由于人们巨大的需求量,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此外,人们不单单依靠冰块来制作冷饮,古时候,由于饮水的不便,基本上每村每户都有一口水井,而水井深居地下,比之地上温度较低,人们便可利用深水井的水来制作冷饮,亦或者,把需要冰凉的东西放入水井中,即可获得和冰镇大同小异的效果。
所以说,我们的古人自有他们的一番智慧,即使没有先进的冰镇仪器,他们也可以根据现有的天然环境,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达到避暑的需求。 “冬日麑裘,夏日葛衣”,人们满足了在口舌上的避暑条件后,穿衣这种最直接的降温方式,古人自然相当重视,冬天有冬天的棉服,夏天自有夏天轻薄的羽衣。
要说穿衣,我们古人可真是下足了功夫,早在千年前,古人就会从葛草中提取纤维,用以制作衣物,且为了降温,面料会更加的轻薄。 从我们现在来看,在难耐的酷暑中,大家更倾向于穿短裤出行,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古人和今天的生活方式倒是大同小异,古人也有他们的短裤形制,即使后来处于传统的封建形制之下,人们虽不穿短裤,却也身着短衫,并非身穿较为繁复的衣服。 但是考虑到传统礼制的要求,人们的穿着还是更倾向于保守得体,那么为了夏天的避暑,人们就要在衣服的布料上大下功夫。
纱布在当时是最为轻薄舒适的布料,虽制作极为繁复,但我们至今回看古人的制衣手法,也不免大受震撼。 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衣,虽历经千年却也没有腐烂,整件衣服仿若轻薄无一物,这不仅让我们钦佩与古人智慧。 但是这些珍贵的衣物也只在上层社会流传,皇帝也会把这些珍贵的衣物和布料当做赏赐赠与他喜爱的大臣。
虽然说珍贵的丝绸只在上层社会流传,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去掉繁琐的穿衣形制,穿得轻薄也依然可以达到避暑的目的,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穿衣上的智慧。 “好汉不挣六月钱”,在这炎热的暑期,人们也懈怠于为生计奔波,不愿意外出劳作。
既然放松下来,人们自然乐于找一个悠闲的避暑胜地,而我们大都知道,清代的皇帝每年都会移居承德避暑山庄避暑。 这显然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悠闲,在避暑山庄里,不仅有美妙的小桥流水,还有许多储藏好的冰块,另外,他们在水边也会建造“凉殿”,通过水车的形式将冷气送入室内,以此达到降温的效果。 再者,有钱人家也会选择去大山里进行避暑,去找寻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而我们的文人雅客也曾留下不少诗词,他们在炎热的夏季,在溪流边斗酒赋诗,尽体现出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
每逢夏季,有家底的人家也会选择登舟泛湖,人们在湖心亭里避暑乘凉,享受着瓜蔬冷饮,真是好不惬意。 但以上的避暑方式都需要金钱的支持,普通的人家却是无缘享受这些。但普通人家也有各自的消遣方式,我们也通常能见到的是,在大树下时时聚集几位老先生、老太太,轻摇手中蒲扇,也是好不惬意。 戏水也是普通人家在夏季常采用的避暑方式之一,我们常念叨“小儿卧剥莲蓬”,便是小娃娃戏水的有趣场景。
不止小儿可以在夏季进行戏水,夏季的水上项目可谓是全民皆宜,男人们大都在水中光着膀子打水仗,而女性们则婉约许多,李清照的诗中也描写过她与三五知己好友泛舟采摘莲蓬的画面。 总之,古人避暑的方式可谓是多姿多彩,他们不仅通过制作冷饮来满足口腹之欲,还通过不断地改进衣服面料制作轻薄耐穿的衣物。 在这些之外,古人也比我们现代人更加的会享受,他们所选择的避暑胜地也让我们不禁羡慕起古人的生活来。
我们的古人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创作出独属于他们的生活美学,在那个没有冰箱、空调的年代,他们已然可以通过利用自然条件完成悠闲地避暑目的。
此外,为了避暑,古人也延伸出了一系列的心理暗示命题,像“心静自然凉”不可谓是没有一定的哲学道理,静坐打禅也可以让人冷静下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