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珂

日前,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不断完善存力灵活保障,提升算力综合供给,强化运力高效承载,增强算力应用赋能,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大中小城市协同布局,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以筑牢数字经济支撑底座,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山东移动深入落实《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系统打造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智为引擎,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算力网络,构建“多元泛在”算力布局,着力强化运力高效承载,激发算力“引擎”赋能效应,构建“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筑牢新质生产力数字底座,为山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构建“多元泛在”算力布局,提升算力综合供给能力。为满足跨地域、跨层级、跨场景的算力需求,实现算力“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山东移动全力构建云边协同资源布局,形成分层泛在的算力体系。截至目前,算力总规模达1.1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超40%,存力总规模超2.2EB,边缘算力节点已实现16地市全覆盖。强化多元算力协同部署,建成山东省内落地运营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作为中国移动全国11个区域型节点之一,辐射范围覆盖山东、河南、山西,为科研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通智一体化算力支撑。持续加速AI生态对接,基于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打造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深度融智,构建以AI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体系。推动内外部异构算力并网纳管,省内算力运维工作台已接入济南超算中心、浪潮通算中心等多家合作伙伴,实现算力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释放算力潜能。

构建“高速智联”传输网络,全力强化运力高效承载。山东移动围绕省内三大经济圈,构建“同城1ms、圈内3ms、省内5ms”低时延全光底座,面向“九州”算力光网发展目标,建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关键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16地市的200G OTN网络,算力节点OXC覆盖率达到100%,全省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60T,SRv6占比达到94%,10G-PON端口占比达到88%,向上联接各级算力提供规模化运力,向下联接千行百业满足差异化需求。联合移动研究院开展面向算力网络的智能光网络、SPN算网融合承载等关键技术研究,配合集团推动ITU-T fgOTN、MTN系列标准立项和完善,推进创新技术研发、加速能力升级。

构建“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推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山东移动持续完善“3+16+X”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形成“中心集约、群内协同、边缘覆盖”的梯次布局,自有机架能力达到5.2万架。在算力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始终秉承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通过建立高效冷源系统、建设机房余热回收和雨水回收系统、差异化机房配套建设、探索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优化基站供电结构等措施,结合全省机房焕新行动,构建新型能耗管控运营体系,有效降低算力网络的能耗和排放,引领数据中心智能、绿色、零碳、高效发展。

构建“一体化全程可信”安全防护,强化算网安全保障能力。为深入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移动强化全省算力网络数据安全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全程可信”安全防护方案,相继完成重要核心数据识别、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等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健全算力网络数据安全能力防护体系,保障算力网络数据安全。同时,山东移动发挥“网+卡”优势,倾力打造政企安全服务资源池,通过安全能力集中及分布式部署,建设数据加密、签名验签等安全原子能力,为全省云租户、IDC、专线等客户提供了等保、密评整改等一站式安全服务,推动算网安全从“单点可控”向“一体化全程可信”演进。

构建产业赋能算网平台推动行业数智化提档升级。山东移动基于多元智算资源,全面开放生态合作,深度融合本地优势产业数据,在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算力应用项目,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场景。在政务领域,依托移动云自研智算平台和九天大模型能力,助力枣庄、滨州等多个地市构建智慧政务AI引擎,辅助政务决策、优化城市管理。在教育领域,为青岛某高校建设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智算超算专属云平台,深化产、学、研协同。在医疗领域,借助医疗大模型智能诊疗和医学影响智能识别技术,为济南某医院提供临床AI科研支撑等一体化服务,构建精准远程医疗系统。在制造领域,为青岛某服装公司提供AI智能算力一体化服务,通过机器视觉和AIGC技术软硬件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助力其企划-设计-生产-营销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山东移动将进一步加大算力网络投资和布局,持续优化升级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拓展灵活多样的创新应用,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的典型示范成果,推动算力网络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数字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