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国家曾经的领土,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香港、澳门,或者掰着手指头算上外蒙古。但有个地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这地方叫图瓦共和国,搁在清朝,它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唐努乌梁海。

现在这块地儿归俄罗斯管,网上到处都是“图瓦美女遍地”的传说,还有那神奇的喉音唱法,听得人头皮发麻。很多人就纳闷了,这都离开快一个世纪了,法律上划走也三十年了,那儿的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祖上曾是“龙的传人”?对中国,还有没有那么点念想?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图瓦这地方,跟咱们的缘分,那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你翻开史书,早在汉唐,这片广袤的土地就跟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候,中央政府在这儿设立都护府,当地的游牧部落也得向长安纳贡,关系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到了大清朝,这事儿就定了性了。清政府直接把它划入版图,设立总管,派兵驻扎,跟内地的府县没啥两样。那时候的唐努乌梁海,是实打实的中国领土,谁来都得认。

可惜啊,好日子没过多久。19世纪中叶,大清国力一天不如一天,成了谁都能上来咬一口的“唐僧肉”。旁边的沙俄,早就对西伯利亚南边这块矿藏多得流油的宝地垂涎三尺了。1864年,一纸《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就跟切香肠一样,先从西边割走了一大块。

这只是个开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亡了,中原一乱,边疆就更没人管了。沙俄一看,机会来了!1914年,它策动了一场所谓的“独立”,直接把唐努乌梁海变成了它的“保护国”。说白了,就是换了个名头的殖民地。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狠的还在后头。

苏联红军一来,玩得更花。1921年,在他们枪杆子顶着后腰的情况下,一个叫“图瓦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粉墨登场。这名字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可全世界除了苏联和它的小兄弟蒙古,谁也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政权,跟后来克里米亚公投的剧本,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到了1944年,斯大林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直接下令,把这个“共和国”一口吞下,变成了苏联的一个自治州。从法理上,这块地算是彻底被抢走了。苏联解体后,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那1994年又是怎么回事?很多人误以为是咱们那年才放弃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既成事实和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从未正式提出收回图瓦的主张。1994年的《中俄国界西段协定》,更多的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最终确认,算是给这段一百多年的纠葛画上了一个句号。说白了,就是孩子早就被抱走了,现在才去派出所销了户口。

聊完沉重的历史,咱再看看现在的图瓦是个啥样。

这地方被萨彦岭和阿尔泰山脉抱着,像个世外桃源。雪山融水汇成叶尼塞河的上游,水质清冽,草场丰美。在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环境下长大的姑娘,能不好看吗?她们普遍身材高挑,皮肤白净,五官带着点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混合的立体感。所谓“美女遍地”,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更像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实写照。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除了美女,图瓦还有个独门绝技——呼麦,也就是喉音唱法。你听过就忘不了,一个歌手能同时发出好几个声部,一个低沉得像大地在共鸣,一个高亢得像鹰在天上盘旋,再夹杂着风声水声,那叫一个震撼。这玩意儿可是联合国盖了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首府克孜勒都搞国际大赛,一堆老外慕名而来。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文化上是真“富得流油”,经济上却是真“穷得叮当响”。

图瓦是俄罗斯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没有之一。2022年的人均GDP才3000多美元,啥概念?连俄罗斯全国平均水平的零头都不到。整个共和国,连一寸铁路都没有,所有物资进出全靠那几条破破烂烂的公路。工业基本为零,当地人主要还是靠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放牧。年轻人想找份好工作,只能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跑。

这种巨大的反差,造就了图瓦独特的面貌:守着金山银山(矿产资源)和文化宝库,却过着相当清贫的日子。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好了,终于说到最关键的问题了:当地人对中国到底啥感情?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基本没感情,更别提什么“情结”了。 网上那些说图瓦人心向中国的文章,大部分是咱们这边的一厢情愿。

原因很简单,一百多年的时间,足够冲刷掉几代人的记忆。

苏联时期的教育是第一道坎。那时候的课本里,关于中国的历史被抹得干干净净,孩子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俄语和苏联文化。他们的民族英雄是苏赫巴托尔,他们的首都是莫斯科。“中国”这两个字,在他们的世界里是缺席的。

到了现在,情况也没啥变化。俄语是官方语言,学校里教的是俄罗斯的文学和历史。年轻人用西里尔字母写情书,追的是俄罗斯的流行歌星。他们的身份认同非常清晰:首先,我是图瓦人;其次,我是俄罗斯联邦公民。跟中国,八竿子打不着。

说到这儿,得提一个猛人——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他就是图瓦人,他爹是图瓦族,他妈是俄罗斯族。绍伊古在俄罗斯政坛的地位,可以说是图瓦人的天花板了。有这么一位大佬在,你觉得图瓦人会怎么选?是心向一个已经毫无瓜葛的“历史故国”,还是紧紧拥抱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和荣耀的俄罗斯?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1994年才失去的领土,如今美女遍地,当地人是否还有中国情结

当然,你要是硬找,也能找到一些和中国相似的文化痕迹。比如他们过查干节(白月节)宰羊的手法,和内蒙古的牧民如出一辙;一些萨满教的仪式里,还能看到古老东方哲学的影子。但这些更多是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而不是单单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结果。

如今,图瓦和中国的边境线管控严格,几乎没什么民间往来。对绝大多数图瓦人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强大而遥远的邻居,和美国、日本没什么本质区别。他们更关心的,是莫斯科的补贴什么时候发,家门口的路什么时候能修好,孩子上大学的出路在哪里。

唐努乌梁海,这个曾经刻在中国地图上的名字,如今只存在于历史爱好者的谈资里。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早已在新的国家、新的文化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那份所谓的“中国情结”,就让它随风散了吧。

参考文献:

《图瓦共和国》. 百度百科.

王献华. 《唐努乌梁海历史地位的变迁》. 《历史研究》, 2007(3).

《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1994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