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
为参加 8 月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我国以052D“绍兴舰” 为指挥舰的中国海军编队,快速抵达俄罗斯海参崴军港码头。
这边正在向世界展示中俄友谊,那边俄罗斯就直接对着中国卡车捅上了一刀,这件事情也让我们直面接受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道理。
俄罗斯禁售部分中国卡车
当地时间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言之凿凿:中国产的东风、福田、解放,还有重汽汕德卡等一众明星卡车,统统因为“安全不达标”被逐出市场。
理由很具体:刹车不灵,噪音太大,紧急呼叫按钮不靠谱,甚至安全带强度都有问题,听起来,这是一场纯粹的技术判决,然而,俄国汽车论坛和民间舆论里,官方说法却被当成了笑话。
明眼人都知道,俄罗斯这分明是想要给本土,那些正在摇摇欲坠的卡玛斯和嘎斯卡车腾地方。
要知道,这些“不合规”的卡车,许多早在俄罗斯跑了多年,当初不就是通过了官方审批才合法销售的吗?昨天还是座上宾,今天就成了问题产品?
身处风暴眼的中国车企,倒是意外地保持着沉默,外界只知道,他们正通过各自渠道与俄方沟通,试图弄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评估其对未来业务的影响。
友情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这个公告发布的时间也是非常耐人寻味,就在禁令发布前后,中俄军舰还在海参崴并肩停靠,准备联合军演呢。
按理说,这是两国战略协作不断深化的铁证,更别提俄乌冲突之后,西方汽车品牌集体撤离,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是谁及时补位?正是中国汽车制造商。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直接从不到10%一跃成为占据半壁江山的主导力量,一度冲高到58.3%!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公开表示欢迎中国汽车工业在俄市场的积极发展。
可这一切并不像表面上看着的那么和谐,俄罗斯工贸部长就曾公开表示,有必要“恢复市场平衡”。
接着,一连串的政策组合拳就来了:突击检查、直接禁售这些雷霆手段只是一部分,俄方还大幅提高了名为“回收税”的费用,名义上是报废车辆的环保处理费,实际上就是变相加税,精准打击进口车的价格优势。
不仅如此,莫斯科还堵死了长期存在的、经由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灰色清关”渠道,彻底断了避税的念想。
从座上宾到盘中餐,实用主义的转向总是在关键时刻悄然发生,这些政策的目标简单明了:减缓中国商品对本土工业的冲击,并施加压力,逼着中国企业把利润更多地留在俄罗斯,最好是在当地建厂、纳税、创造就业,从“产品出口商”转变为“本土投资者”。
俄罗斯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场风波,对正在加速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痛苦却必要的压力测试,它像一记警钟:技术和质量上的短板,随时可能被对手拿来当枪使。
这股压力倒逼着中国车企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在安全和性能上的硬实力,才能在未来日益严苛的国际壁垒面前站稳脚跟。
更深层的教训是,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就可能被一招制约,所以,加快全球多元化布局,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里,刻不容缓。
除此之外,俄罗斯多变的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始终悬在中国投资者头顶的利剑。
回看历史,当年欧美企业项目也曾在俄罗斯享受过政策“优待”,最终却遭遇“突然转向”,这种不确定性,几乎是俄国市场的固有属性。
在当前俄国汽车产业自身竞争力不足、供给又严重依赖外部的矛盾背景下,中国车企既是救火队员,也可能在未来成为被限制的对象,如何提前研判形势,预防潜在的政策风险,恐怕是一门比开拓市场更深奥的学问。
总而言之,卡车禁售事件,与其说是两国关系的裂痕,不如说是一次精妙的解剖,因为它并非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是一场由国家利益主导,迟早要上演的戏码。
我们也要接受一个现实,在国际贸易中,是没有哪个国家会百分百接纳他国制造的。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5-08-01《俄罗斯禁售部分中国品牌卡车,为哪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