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张英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桐城张氏从此之后的半个世纪经久不衰。一年后,张英的儿子张廷玉高中进士,张廷玉才思敏捷,为官清正,他的出现,把桐城张家又引领了一个新的高度。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三任帝王立下汗马功劳,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然而,张廷玉在乾隆时期,遭遇了职场滑铁卢,差点晚节不保。
康熙晚年,张廷玉作为内阁学士,常伴康熙左右,因为张廷玉才思敏捷,康熙晚年的圣旨多出自张廷玉之手。雍正登基后,因为急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是雍正的老师,有了这层关系,张廷玉得到了雍正的极力提拔,三年后,张廷玉任保和殿大学士,官至“宰相”,成为雍正身边最重要的臂膀。
《清史稿》曾这样描述张廷玉: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雍正在清朝是比较特殊的皇帝,他喜欢一个大臣,就会很喜欢。张廷玉为人恭谨,事无巨细,又学识渊博,非常符合雍正的脾性。雍正在位13年,张廷玉圣宠不衰,雍正临死前,还许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当然,张廷玉为雍正鞍前马后13年,并不是靠溜须拍马,他是靠实力,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上书房,天黑后才回家,雍正的许多改革和制度,都出自张廷玉的手笔。
乾隆继位的时候,张廷玉已经65岁,雍正给乾隆留下4位肱股之臣,分别是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和允礼,其中后面两人是雍正的弟弟,属于宗室成员。张廷玉和鄂尔泰是文臣班底,但乾隆继位后,张、鄂二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团体”,俗称“张党”和“鄂党”,相互争斗。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人在高位十多年,是汉臣中的领袖人物,难免会有其他官员攀附。但有一位汉臣,却不稀罕张廷玉,此人名叫刘统勋,也是清朝的名臣,他有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罗锅、刘墉。
刘统勋是个著名的廉吏,曾担任上书房行走,是张廷玉的部下,但此人看不惯张廷玉的为人,他认为,张廷玉有些居功自大,对待同仁和下属不够谦虚。乾隆六年,刘统勋列出一份32人的名单,公然弹劾张廷玉,让朝野上下大吃一惊。
原来,张廷玉的老家桐城,有两大家族,一个是张家,另一个是姚家,两家人世代通婚,张廷玉之妻也来自姚家。张廷玉在朝堂上掌权数十年,张家和姚家两族,在朝中5品以上的官员,就有32人,其中张家19人,姚家13人。乾隆拿到这份奏折,如遇惊雷,万万没想到,张廷玉这般忠心的老臣,还暗地里搞这一套。
其实,在封建社会,门阀士族之间相互扶持,非常正常,所以张廷玉的做法,也不算过分。但乾隆早就对张廷玉不满,就借此机会打压一下张廷玉。乾隆召来张廷玉,指着32位官员的名单问张廷玉:“你可知他们都来自桐城,而且都是张、姚两族?”张廷玉被乾隆当面质问,有些瑟瑟发抖,冷汗直流。过了好一会,张廷玉镇定下来,对乾隆说:“这些人都是通过科举和荫封走上仕途的,也未听说有作奸犯科之举。”
张廷玉很聪明,他这句话是质问乾隆:这些人是我的亲戚不假,但他们是入仕方式有问题?还是犯了罪呀?如果都没有,那你找我是啥意思?乾隆一肚子责备,最后又被憋了回去。一天后,乾隆宣布,刘统勋敢于弹劾张廷玉,这种精神值得赞赏,张廷玉担任的职务太多了,有些忙不过来,把部分职务任命他人。这样处理,也算是变相打压了张廷玉一把,但刘统勋,因为此时名声大噪。
笔者认为,乾隆刚登基时,大局未稳,张廷玉和鄂尔泰等人起了很大作用,但当乾隆坐稳了皇位后,张、鄂二人常常以“先帝旧臣”自居,让乾隆非常不满,所以才想借机打击张廷玉等人,刘统勋的弹劾,正好给了乾隆机会。张廷玉晚年被乾隆“折腾”的非常坎坷,若不是最后配享太庙,恐怕晚节不保。刘统勋是难得的廉吏,是清朝谥号“文正”的8位大臣之一,值得敬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