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位大学生在学习制作非遗插绣
结果因作品太丑
被非遗传承人罚扫地
网友刚想表示:“不至于吧”
但在看见作品后
“一秒变脸”
网友:
“第一眼:什么传承人要求这么严
第二眼:罚得轻了”
“在继承和宣传非遗之间
选择了打扫卫生”
虽然这位同学的技法还略显稚嫩
但他自信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还是值得鼓励的
老祖宗的智慧不能被束之高阁
需要更多年轻人来
认识、保护和活化
今天的校园趣游记
就跟随团团来到北京联合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看看如何让非遗
活得更精彩、走得更远吧!
什么是非遗保护专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旨在培养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查研究、保护管理
营销策划、创新转化
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是
北京唯一设立“非遗学院”的高校
学院为有志于深入学习并掌握
特定非遗项目核心技艺的学生提供平台
培养具有扎实功底
和传承使命感的新一代“守艺人”
学习非遗保护
也并非意味着都要成为非遗传承人
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既需要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匠心守护”
也离不开懂策划、善管理
会传播、能研究的幕后人员
非遗保护专业学什么?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
学习这个专业的过程中
有没有机会
真正拜师一个非遗传承人
有的同学,有的
说不定下一个传承人就是你!
中国非遗十大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传统戏剧
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民俗
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方向
在课堂上,大家不仅会学习非遗剪纸的民俗渊源,还会上手体验
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
用自己所具有的技能
为非遗这个行业赋能
成为“非遗从业者”“非遗经纪人”
对于传统的非遗传承人
特别是老一辈大师来说
要求他们既要精研手艺
又要做宣传、拍视频、直播
这几乎是不现实的
于是就需要专业团队的介入
让传承人能心无旁骛地
专注于技艺本身
由专人负责记录其创作过程
处理商务合作邀约
以及其他各类事务性工作
其中就涉及到几个方面
非遗项目管理与活化利用:
策划非遗主题展览
文旅项目、文创开发
非遗传播与教育:
运用新媒体、教育等手段
讲好非遗故事,提升公众认知
非遗政策研究与保护实践:
了解法律法规,参与制定保护策略
进行科学记录与建档
非遗市场对接与品牌建设:
帮助非遗项目对接市场
提升其生存发展能力
特殊课堂: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非遗保护专业的
重要方法和基础技能
要求同学们走出课堂
深入非遗项目所在的
社区、村落、工坊等“田野”现场
与传承人、实践者、社区成员
进行深度交流
记录“口述史”
亲身观察和参与非遗项目的
实践过程、仪式活动、生产场景
系统收集相关的
实物样本、工具
文献资料、影像素材
比如,师生们拜访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长林
陈长林已经90多岁高龄
但他依然精神矍铄
同时,他还是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
创造了古琴谱电脑处理系统
数十年来,陈长林
打谱和移植了100余首古琴曲
在他手中,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中国古琴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传播到了全世界
今年暑假
同学们还去到贵州台江
探索苗绣、剪纸、织锦等传统技艺
当身临其境的去观赏非遗作品时
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远超视频或书中的平面感受
精湛的绣工、独特的纹样
包括背后的设计思路
和传承人们一丝不苟地
追求精湛技艺的精神
令人深受震撼
这也是田野调查的魅力
通过沉浸式的田野工作
能获得对非遗项目
最真实、最鲜活、最深入的理解
了解其生存现状、传承脉络
面临的挑战及社区需求
这是所有后续保护、研究
和活化工作的坚实基础
这一期《校园趣游记》
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校园里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记得关注团团
还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校园之旅
等你发现,不见不散!
校 对 | 张姮姮
校 审 | 王子轩
值班编委 | 郭 颂
来 源 | 青春北京原创,素材来源学校共青团、中国大学生在线、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亮♡推荐,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