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正式宣布了!
9月25号美国消息,特朗普政府和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给欧盟的汽车加了15%的关税,这事其实8月1号就悄悄开始了,这次算是正式发文。
该消息一出,欧洲汽车圈瞬间炸了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把“刀”早在8月1号就已经架在了脖子上。
整整55天的时间差,让8月前运到美国的欧洲车都得补上25%的关税差价,光这一下,欧洲车企就少赚了30多亿欧元,而就在关税悄悄生效前三天,欧盟才刚把对美汽车关税降到零。
这场关税风波最狠的地方,不是整车厂利润暴跌,而是直接砸了欧洲无数普通人的饭碗。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现在,欧洲汽车供应链已经少了7万多个岗位,光2024年就裁了5.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德国变速箱巨头采埃孚干脆关了好几家燃油车零件工厂,一下就裁了1.2万人;大陆集团更狠,直接砍掉7150个岗位,主要都是跟燃油车相关的部门。
这些被裁的工人里,有做了二十年发动机缸体铸造的老师傅,有调试变速箱的技术员,他们的手艺在电动化时代用不上,再就业比登天还难。
中小企业的日子更难熬。德国有家做汽车密封条的家族企业,三代人都靠这个吃饭,产品一半供欧洲整车厂,一半出口美国。
关税加上去后,美国客户直接砍了三成订单,说成本太高接不起。老板没办法,要么给员工降薪,要么裁员,最后只能让工人们从双休变单休,工资还少了五分之一。
慕尼黑车展上,不少零件商私下说,现在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是能不能活下去,近六成德国企业都打算减少对美贸易了。
谁能想到,特朗普这波“保护本土产业”的操作,反而先坑了美国人自己。
美国汽车售后市场协会预测,零部件关税加上去,进口零件价格普遍涨了两到三成,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冷却系统维修件,以前1800美元就能买到,现在直接涨到2300美元,算上人工费,车主修一次车得多花1200美元。
新泽西州有个汽车经销商更无奈,以前每月能收到一百多辆车,5月份只拿到18辆,旺季来了库存却快见底了,不少消费者想买车都得排队等。
美国本土车企也没捞着好处。福特上半年因为关税,税前利润直接少了15亿美元,干脆撤回了2025年的业绩预期。
斯特兰蒂斯集团更惨,直接从去年盈利56亿欧元变成亏损22亿多,只能裁掉美国五家工厂的900名员工,还停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工厂的生产。
底特律周边的罗切斯特山市长都急了,说当地经济全靠汽车产业,每辆车都有加拿大、墨西哥产的零件,加关税就是毁灭性打击,当地近六成企业都不敢再投资,三成计划裁员。
欧洲车企想把工厂搬到墨西哥避税,结果发现是个“坑”。
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有协议,要求整车七成半的零件都得是北美产的,核心零件还得让时薪不低于16美元的工人造,可墨西哥现在只有六成多零件符合标准,搬过去也可能踩红线。
此外,墨西哥的电费是中国的两倍,物流成本也高三成,算下来根本省不了钱,不少企业搬完才发现,不过是换个地方赔钱。
关税还把欧洲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搅得一团糟。奔驰、宝马这些巨头本来就在电池、软件上落后于中美车企,现在利润被关税啃掉一大块,研发投入更跟不上了。
奔驰研发一款电动车要52个月,中国车企一半时间就能搞定。为了省钱,大众把内燃机平台的研发预算砍了一半,奥迪干脆推迟了燃油车退出时间,打算2030年后还接着造燃油车。
可另一边,电动化的投入又不能停,福特欧洲电动车业务去年亏了12亿欧元,今年二季度还在亏,里外不是人。
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反倒让中欧车企的合作更紧密了。宝马、保时捷靠着中国的电池技术提升竞争力,大众巴塞罗那工厂里,六成机器人都来自深圳。
欧洲车企发现,与其在美欧关税里死磕,不如跟中国企业联手,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躲开贸易壁垒。德国汽车经济学专家都说,现在德中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特朗普或许觉得加关税能帮美国产业抢市场,可现实是,欧洲工人丢了饭碗,美国消费者修车买车更贵,车企要么裁员要么亏损。
全球汽车产业链早就是一盘棋,想用关税把谁隔开,最后只会把自己绕进去。
参考资料:美国正式公告:实施美欧贸易协议 征收欧盟汽车15%关税
环球网2025-09-25 06:2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