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连续5天的北部战区海军舰艇开放活动圆满收官,当日下午5时许,此次向公众开放的西宁舰、芜湖舰站坡行礼,与码头上的观众、与青岛依依惜别。这是一次难忘的开放活动,有多少退役老兵前来重温军旅峥嵘,有多少孩子从此种下了报国梦想。此时此刻,从青岛出发,再次远航。
从青岛出发踏上强军新征程
当天下午5时许,结束了最后一场开放活动,西宁舰、芜湖舰举行了站坡仪式。西宁舰、芜湖舰官兵分区列队、敬礼,码头负责警卫的官兵转身面向船回礼。当西宁舰鸣笛10秒时,所有在场的观众驻足,目送两艘战舰;战舰上的官兵向观众挥手再见。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在舰艇官兵的眼睛里,那是坚毅的眼神;而在很多观众的眼睛里,分明有泪花闪现,那不舍,更是道一声珍重。
再“舰”青岛,青岛再见!
随着开放活动落下帷幕,过去5天开放活动的精彩如电影一般在眼前闪现。很多市民游客排除万难只为与舰艇见一面。更是为圆我们的强军梦来“舰”一面。
在济南一社区工作的葛雷就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没登舰参观,他就被在战舰下面的互动活动吸引。在这里,一首《强军战歌》又把他拉到了在部队的日子。“听着这首歌,就很激动!”他说,虽然现在退役了,但强军梦还是根植在心中。说到激动的时候,他压了压舰帽的帽檐。他说,无论身在什么岗位,爱国强军之情不变,也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向海图强。
同样身为退役军人的华树斌,这次带着6岁的儿子来到现场参观。这也是爷俩第二次来参观战舰了。“就希望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他说。
老兵穿旧式海军军装登舰
舰艇开放日的最后一天中午,西宁舰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
他身着藏蓝色旧式海军军装,肩挎军绿色退役军人小包,在簇新的“浪花白”之间格外醒目。这位70岁的老兵名叫柳全科,当看到眼前英姿勃发的年轻海军时,他缓缓抬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年轻的官兵们立即以同样郑重的军礼回应。
听着讲解员介绍“这是海军现役口径最大的舰炮,可以击毁一切来犯之敌”,柳全科连连竖起大拇指,声音有些颤抖,“看着我们祖国这么强大,看着海军发展得这么壮大,我特别高兴。”
1977年入伍的他,回忆起那段用木帆船守护海疆的岁月,“那时候我们租赁渔民的木帆船。我驾驶的是一艘75吨的木船,烧柴油的,上面有根桅杆。柴油用完了,我就拉起帆,从普陀山一路挺到长江口。”老兵的眼中闪着光,“遇到风浪,我们就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船上继续工作。那是军人的职责,我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使命,那不是开玩笑的。”
柳家四兄弟都曾从军报国,此刻站在现代化的战舰上,看着先进的装备,老人激动地高喊,“木帆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话音未落,豆大的泪珠已滚过脸颊……
作战神器成为儿童游乐区
开放活动中,在西宁舰上出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素有“巧克力块”之称的通垂发射装置,却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他们不仅被允许在上面拍照,甚至可以在其间跑跳。旁边的舰艇官兵只是过来提醒注意安全,没有阻拦孩子们的玩耍。
要知道,这可是在舰艇“秘密武器库”中的C位担当,堪称海上的“哆啦A梦口袋”,随时准备掏出各种“神器”来应对各种不同的敌人。它藏着数十个发射筒,不仅能发射舰空导弹,还能发射反舰导弹以及对陆攻击导弹,实现攻守兼备,远、中、近程零死角全覆盖,随时准备给敌人来一场“烟花秀”。
“现在我们有强大战舰。对外该强硬就强硬,对我们自己的小朋友却是各种‘溺爱’。真是感受到我们自己的军队是保护我们的。”今年48岁的李振华也是退役老兵,这次是专程带女儿从北京赶来青岛参观战舰。他说,亲眼看到现役战舰,为海军的强大而高兴和自豪!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李晓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