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任山东巡抚任时,曾向慈安太后请旨,将慈禧极为宠信的贴身太监安德海给处死了。不得不说,丁宝桢这件事做得确实“不地道”,再怎么说打狗也要看主人,你这么不声不响就把人给宰了,真的是“牛逼”。
正常情况下,慈禧应该是恨透了丁宝桢,毕竟,谁不知道慈禧是一个小肚鸡肠且有仇必报之人,这点我们从顾命八大臣的结局便可看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丁宝桢让慈禧不痛快,那慈禧肯定会让丁宝桢一辈子不痛,即使当时的慈禧不能明着治丁宝桢罪,将他给“咔嚓”了,也绝对会在背地里搞点事,总之不能让丁宝桢过得舒服就对了。 可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慈禧不仅没有处置丁宝桢,而且丁宝桢的仕途之路,还走得非常不错。怪哉怪哉,真的是怪事年年有,慈禧“年”最多!
那么,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为啥慈禧对于丁宝桢处死安德海无动于衷呢? 究竟是慈禧有容人之量,还是安德海的咎由自取,丁宝桢有保命的把柄?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大太监安德海发迹于辛酉政变,因为冒死为慈禧与恭亲王奕传递信息,所以在辛酉政变取得成功后,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字第一号太监”。一时间,权势滔天。
可是毕竟安德海得势时才16岁,年纪轻轻就权势滔天了,难免不恃宠而骄。加之安德海这个人又好搬弄是非,所以很快将朝臣给得罪了个遍,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了那位帮慈禧上位的恭亲王奕,这算是为安德海之后被杀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时,在诏书中约定,等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大婚之后,便还政于皇帝。这里画一个重点,严格来说,无论是慈禧也好,还是慈安也罢,终究只是暂时替载淳看管这个诺大的江山,这天下终究还是同治帝载淳的,这点在当时所有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注:这个时候还没轮到光绪帝上位,而且当时的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慈禧的权力还没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然而,小皇帝载淳从小就看不惯安德海的飞扬跋扈,这又是一颗安德海必死的又一颗定时炸弹。 至于载淳为何看不惯安德海,其实理由也很简单。首先安德海是慈禧的贴身太监,在载淳的老爹咸丰皇帝在世时,慈禧当时还只是咸丰皇帝的懿嫔,而且也并不得宠,因为咸丰皇帝最爱的是还是皇后钮祜禄氏,即后来的慈安,接着是丽贵人,至于慈禧(懿嫔)完全排不上号。只不过无论是皇后还是丽贵人,“肚子都不怎么争气”,钮枯禄氏没有子嗣,丽贵人也仅有一女,反而只有慈禧(懿嫔)给咸丰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载淳,懿嫔母以子贵,直接被咸丰皇帝晋封为懿贵妃。 虽说慈禧给咸丰生下了儿子,可是按照清宫的规矩,这个儿子却不能由自己养育,而是宫中会安排专门的人养育,平日里也是由皇后钮枯禄氏照顾。作为载淳亲生母亲的慈禧,反而像人家后妈。但是作为母亲的她,为了扳回一局,对小载淳十分严厉,完全没有钮枯禄氏的温柔,所以小载淳自然更亲近皇后钮枯禄氏,反倒对自己亲妈懿贵妃十分害怕,总是躲着她。 这可让懿贵妃心里不舒服了,自己的儿子是皇位唯一继承人,却老往皇后那边跑,与自己不亲近。这怎么能行?她开始慌了,于是派出了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太监——安德海,暗中监视小载淳。 不得不说安德海能得到懿贵妃(慈禧太后)的宠信,还是有理由的。虽说这个安德海人品不行,而且心眼特别多,但是人家对懿贵妃(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监视小载淳的工作也完成的十分出色。一天下来要对慈禧打N次小报告,今天小载淳读了什么书,跟谁玩了,甚至连小载淳跟皇后说了什么话,都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还是不是添油加醋给报告上去。 这就导致小载淳时不时受到懿贵妃的责罚,一开始载淳还不知道这里面是安德海在捣鼓,时间一久,载淳也知道了里面的小九九,也因此对安德海怀恨在心,仇恨的种子就这样在载淳心里萌芽,这为安德海的死埋下了伏笔。 可惜,安德海竟然还认为有自己有慈禧保护,哪怕载淳将来当上了皇帝,又能拿自己怎么样,也正是因为安德海这一近乎弱智的想法,让他在将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同治八年(1869年),这时候我们的小皇帝载淳已经14岁了,再过两年,也就是载淳16岁的时候,就要大婚了,届时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也要还政于载淳。恰逢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叛乱都被平息,清廷迎来了少有的承平之世。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皇帝大婚,显示格外重视,提前开始置办起来。 作为“天字第一号太监”的安德海,老早就想出京,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和顺带捞点好处。可是清王朝是有祖制的,太监不得干政、不得离京,否则是要掉脑袋的。不过,这个时候的安德海已然权势滔天,那些王公大臣他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祖制了,也就一开始有所忌惮,现在压根就不当回事。 也正是安德海的不当回事,直接让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自为同治帝筹办大婚起,安德海就不断在慈禧太后耳旁吹风,一会说江南采办的东西太过寒酸,一会说广东福建采办的东西不够好……简单来说就是别人采办的都太敷衍了,最好派个“信得过、能干”的人走一趟,把筹办皇帝大婚的东西给落实了,同时还是抓抓这里面的猫腻。最终,慈禧也耐不住安德海几次三番的劝说,便也萌生了有心派他去,不过碍于清朝有祖制,她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可能点下这个头,可是安德海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慈禧既然没有反对,那么就是默认了他出京一事。 慈禧没有反对,但是安德海想出京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小同治帝载淳,虽说此时的同治皇帝还没有到亲政的年龄,但是随着载淳年龄渐长,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也开始培养载淳处理政务的能力,同时在朝中百官的眼里,载淳也不再是那个啥也不懂得小孩,已然有皇帝的权威,朝中许多事情,载淳已经能够自己做主了。
所以,安德海想出京,还得过小皇帝这一关。毕竟,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自己就跑出京了,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安德海也知道小皇帝十分讨厌自己,如果自己贸然跑过去跟小皇帝说自己要出京,肯定要闹出点事情来的。于是,安德海送了点礼给小皇帝身边的太监,让人帮自己去打探皇帝的意见。 殊不知,安德海就是死在这上面的。 平时安德海就飞扬跋扈,大家早已经将他当成了公敌,这个小太监也不例外。于是,他转过头来便和载淳商量起怎么借这个机会,将安德海置于死地。 就这样,小太监假装去问载淳的意见,随后回复安德海说:“万岁爷没那么大工夫,来管你的闲事。”这句话其实含糊不清,载淳并没有点头答应,只是表示自己知道了这件事且不想理,然而安德海却认为这是皇帝默认了自己的行为,毕竟没有反对那就是同意。
安德海自认为自己扫清了出京的所有“障碍”,哪怕自己真的在外面捅了什么篓子,也可以将慈禧老太后和同治小皇帝给搬出来。 就这样,安德海于同治八年七月初六,准备了两艘大船,并在船头悬挂两面大旗,一面写着“奉旨钦差”,另一面写着“采办龙袍”,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师。 跟着安德海同行的有他的媳妇马氏、妹妹、侄女、叔叔、族弟等等,一行有三十多人。但是因为不管是同治小皇帝还是慈禧老太后都没有给安德海出京的旨意,所以安德海这一路上并没有保护的兵丁,安德海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抵达通州时,特意雇了一群镖师来当自己的保镖。 接下来的一路,安德海要多威风有多威风,从北京到通州再到天津,随后直下山东,来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地界。
丁宝桢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软硬不吃且为人刚正不阿,早就对安德海极为不满,所以老早就放出话来,如果安德海敢擅自出宫,不到山东无所谓,如果到了山东境内,必将他绳之以法。 可是,安德海却一点儿都不慌,他认为自己得到了同治小皇帝个慈禧老太后的默许,丁宝桢一个“小小的山东巡抚”又能拿自己怎样。于是他大张旗鼓的进了山东,特别是安德海那艘大船,格外引人注目。 行,你安德海牛逼,可丁宝桢也不是吃素的,直接下令: 有安姓太监,自称奉旨差遣,招摇煽惑,真伪不辨。 以四百里驿递加急送到东昌府知府程绳武处。程绳武接到命令后,也不含糊,直接带一个千总和二十多个亲兵赶往泰安。赶到泰安县后,便让泰安县官员派人“迎接钦差”上岸休息,安德海有人迎接自己,一时间飘飘然了,便欣然上岸。
殊不知这是计谋,随即安德海一众便被控制了起来,并连夜送到位于济南的巡抚衙门。 丁宝桢亲自审理安德海一案,一开始安德海一点都不怂,声称自己是奉慈禧皇太后的懿旨。可是,当丁宝桢要他拿出旨意来的时候,安德海愣住了,他那里有慈禧的旨意,最重要的是他此次出京也没有军机勘合,沿途州府更没有收到上谕。 既然安德海拿不出旨意,那么他的钦差身份就是假冒的,而且有“太监不得出京的祖制”在,这两条加在一起,够安德海死十次八次了。 不过丁宝桢也不是傻子,虽然自己特别想除掉安德海,但是为了妥当起见,他并没有立即将安德海处以极刑,而是以四百里加急至京师请旨。 另一方面,小皇帝载淳早也在留意山东来的奏折,因为按照安德海出京的时间推算,此时的安德海也到了山东的地界。所以,丁宝桢呈上的折子,第一时间到了小皇帝载淳的手中。
同治皇帝随即召来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商量”安德海一事。说是商量,其实大家的心思都一样,那就是除掉安德海这个嚣张跋扈的玩意,所以,众人一合计,当即决定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于是,恭亲王奕派兵将安德海在京城里的宅邸给看起来,同时军机处拟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同治皇帝朱批,并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快速送至济南。另一边的丁宝桢在收到旨意后,生怕有变,直接连夜将安德海押赴刑场“咔嚓”了。 这位“天字第一号”的大太监,在被抓五天后,便身首异处,不免令人唏嘘,但也只能怪自己太作了。 当然了,安德海正法了,慈禧这边,也不能瞒着,毕竟再怎么说安德海也是慈禧的“狗”,把人家“狗”给杀了,怎么也得打个招呼。只不过,小皇帝载淳故意等到将安德海正法的旨意发出后,才将此时禀告给慈禧。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哪怕慈禧这时想保安德海,也来不及了。但我们不得不佩服慈禧的政治敏感力,既然已经来不及保住安德海的性命,那么干脆就不保了,不如就借这个老伙计的性命大干一场,给自己留个贤名好了。于是,慈禧太后下旨将其他几名与安德海一同出京的太监验明正身后,一同处决。随后慈禧又召见了内务府大臣,呵斥他们对太监约束不严,并表明自己要彻查的决心,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无不称颂太后圣明。
对慈禧而言,自己的老伙计安德海被明正典刑,固然可惜。但是,与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相比之下,那又算得了什么,死了就死了,没必要为了他与自己的儿子还有朝中的文武百官闹得不开心。当然了,在这件事里面,“获利”最多的当属将安德海诛杀的丁宝桢,因此一事得到天下人赞誉,官声日隆,仕途也因此大开方便之路,最终爬到了四川总督的位置上,去世后更是追封为太子太保,入贤良祠。慈禧,或许一开始对丁宝桢有怨言,但是相比自己的名声,选择了隐忍,而且丁宝桢因此一事,颇有贤名,在处置和针对也不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