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被全球各国“围堵”,内塔尼亚胡准备豁出去了?

9月,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持续升级,而其外交环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堵。

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西方盟友相继宣布,将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总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等着瞧

其中,葡萄牙已率先于9月20日完成承认程序,马耳他、比利时、卢森堡也紧随其后。这一波“承认潮”标志着欧美对以政策的重大转向。

【外交围剿:多国拟承认巴勒斯坦,国际孤立加剧】

西方各国的举动,源于对加沙人道危机的深切忧虑。过去23个月中,以色列的空袭与地面进攻已造成超过6.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90%人口流离失所,加沙陷入大饥荒,援助体系濒临崩溃。

在此背景下,“两国方案”被视为唯一可持续出路。英国首相斯塔默明确表示,若以色列不承诺实现长期和平,伦敦将坚定推进承认进程。

以总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等着瞧

然而,这一趋势令以色列如坐针毡。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以方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不断缩水,连一贯亲以的德国国内舆论也出现明显转向。以色列正面临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孤立。

【军事升级:“前所未有”的攻势背后的战略焦虑】

面对日益增长的外交压力,以色列选择以更强硬的军事手段回应。9月19日,以军从两个方向向加沙城中心推进,宣布将展开“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并关闭临时撤离通道,迫使数十万平民再次南迁。

这次行动被广泛解读为对西方“承认计划”的报复性威慑。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展示“摧毁哈马斯基础设施”的决心,打消国际社会对停火的呼吁。

以总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等着瞧

然而,这种战术上的强势掩盖不了战略上的被动——当越来越多国家不再将以色列视为“受害者”,而是冲突的加害者时,单纯的军事胜利已无法保障国家安全。

更严峻的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指责以色列的“种族灭绝行为”进入“新阶段”,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警告,任何吞并约旦河西岸的举动都将越过“红线”。

这意味着以色列不仅失去西方支持,还可能彻底葬送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成果。

【终极大招?吞并西岸的诱惑与风险】

在内外交困之下,内塔尼亚胡政府正被极右翼盟友推着走向一个危险选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正式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或全部领土。

极右翼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甚至提出吞并82%西岸土地的激进方案,旨在彻底扼杀巴勒斯坦建国可能性。

这一“终极大招”的吸引力在于:既能安抚国内强硬派,巩固执政基础,又能以“既成事实”挑战国际共识。

以总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等着瞧

目前讨论的选项包括吞并由以色列实际控制的“C区”(约占西岸60%),或具有战略意义的约旦河谷。但代价同样巨大。

欧洲多国已准备实施制裁,限制与定居点贸易,并可能援引国际法院意见认定占领非法。更具破坏性的是,阿联酋等《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国明确表示,吞并将立即终止区域合作进程。

这不仅会断送以色列近年来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也可能导致与美国关系降温。

【特朗普的态度:关键变量与美以关系的未来】

最终决定以色列是否迈出这一步的关键,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尽管他在第一任期曾打破惯例承认耶路撒冷为以首都,但重返白宫后并未明确支持吞并。美国驻以大使哈卡比强调“尊重各国主权”,暗示华盛顿不愿卷入地区动荡。

以总理: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等着瞧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渴望在任内促成多项和平协议以获取政治资本,而中东稳定是其全球议程的一部分。内塔尼亚胡轰炸多哈、破坏卡塔尔调解努力的行为,已被曝引发特朗普强烈不满。

正如电影《果尔达》中基辛格所言:“我首先是美国人。”今天的特朗普更是如此——他不会为了以色列而牺牲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重心。

因此,尽管内塔尼亚胡试图豪赌到底,但他清楚,真正的底线掌握在华盛顿手中。

当外交孤立与军事僵局交织,以色列或许终于意识到:没有永恒的庇护,只有不断耗尽的政治资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