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学的针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即“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在这部经典著作中,针对针灸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到了晋代时期,医家皇甫谧通过对《黄帝内经》的不断钻研,编撰而成了《针灸甲乙经》,这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

针灸的内容有很多,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针刺艾灸,但总得来说,就是分为针术、灸术两大类。针灸在治疗部分病症上,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但针灸虽有奇效,相关的注意事项也不可忽视,千万别粗心大意,以免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1.地点选择

随着现代人对中医养生认识的逐渐提高,一些人会更偏向于用中医调理身体,缓解病症。如此一来,各种调理养生的店铺便也应运而生,这就需要大家格外“擦亮眼睛”了。

针灸是一种损伤性的治疗方法,按照西医的说法,针刺的穴位大多是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的位置,而这些位置通常比较脆弱,同时也很容易受到损伤,如果出现操作不当等情况,就很容易陷入危险之中,因此,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且专业的人士来进行针灸治疗。

同时,在针灸的时候,可能会褪去部分的衣物,而在室内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也不建议大家针刺,以免受到外在寒邪的侵袭。

2.时间选择

针灸并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的,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如果不是特定去治疗一些月经疾病,那么在月经期间,就并不适合针刺,同时,还有在饥饿、紧张、疲倦、体弱等情况下,也不宜针刺

3.部位选择

虽然针灸的主要部位都是中医上的穴位,但并不是所有穴位都可以进行针刺的。比如,孕妇在怀孕期间,腹部和腰部不能针刺,以免伤及胎儿,同时,合谷穴、三阴穴、昆仑穴等特殊的穴位,孕妇也不能针刺;皮肤有感染、伤口、瘢痕以及皮肤病的部位,也不能针刺。此外,中医传统经验上的禁针穴位也不能针刺,乱用针,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4.针灸前后

在针灸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例如皮肤、针具的消毒,还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方式来用针,以免出现折针情况。

针灸时,体内的重要脏腑附近,不能针刺太深,一般采用斜针法或平刺法,避免直刺,且操作的幅度不宜过大,频率要适中,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疼痛感,以至于完全不能忍受,那么就要暂时中止,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针灸后,在针灸的部位若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血肿,可以轻微的揉按和冷热敷,切忌用手抓,以免造成感染或病邪的入侵,针灸之后往往会对体内的气血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也要避免风寒侵袭。

虽然这些是针灸的常见注意事项,是医生或施针人员所需要注意和遵循的,但对于患者而言,往往也需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或许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