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相已过去数日,然而她迟迟未等到来自中国的贺电,面对这一“冷遇”,高市早苗率先向中方发出了首脑会谈的邀请,试图以主动姿态打开中日关系的新局面。

但与此同时,日本媒体对中国为何未送贺电表现出浓厚兴趣,外交部的回应却只有一句“我们已根据外交惯例作出适当安排”,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态;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回顾中日外交往来,历任日本首相上任当天,中国通常都会第一时间送上祝贺,无论是岸田文雄还是石破茂,都曾在就职当天收到中方贺电。

相比之下,高市早苗的“落空”,无疑是一种极不寻常的信号,更值得玩味的是,同一天赢得玻利维亚大选的帕斯,却在第一时间收获了中国的祝贺。

这一冷一热的对比,透露出中国在对日外交上的高度警觉和深思熟虑。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事实上高市早苗本人对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心知肚明,在她的施政演讲草案中,特意将中国称为“重要邻国”,并主动邀请中方举行首脑会谈,提出要携手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这一表态与她以往的对华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反差,显然高市早苗深知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和地区安全的分量,渴望尽快与中方沟通,为两国关系寻找新的突破口。

然而连一封贺电都未能如愿,足见中国对她的态度格外审慎。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中国的冷淡并非无的放矢,高市早苗长期以“女安倍”著称,是日本政坛公认的右翼代表。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侵华历史,并与台湾当局互动频繁。

她当选后,自民党更是迅速与“台独”势力勾连,种种举动都让中日关系蒙上阴影,可以说高市早苗的上台,本身就是一根扎在中日关系中的“刺”。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更为复杂的是,日本政坛的权力结构也在悄然变化,长期与自民党组成执政联盟、被视为“友华力量”的公明党,如今被立场更为激进的日本维新会取代。

新一届政府右翼色彩浓重,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最激进”的日本政府,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对高市早苗的“冷处理”,实际上是对其过去行为的警告,也是对未来中日关系走向的敲打。

如果高市真想改善两国关系,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消除以往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否则两国的政治互信只会持续恶化。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而高市早苗的对华“转向”,其实是对其执政危机的直接回应,尽管她的内阁支持率高达64.4%,表面风头正劲,但其政治基础却极为脆弱,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盟本就利益分歧明显,稍有不慎便可能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压力巨大,债务总额已超过GDP的250%,物价高涨成为民众最关切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年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汽车、半导体等核心产业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高市早苗竞选时承诺“稳物价、保就业”,若没有对华经贸合作的支撑,这一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党内博弈也让高市不得不做出务实调整,虽然她是安倍晋三的忠实门徒,得到了“麻生派”等保守势力的支持,但自民党内部温和派和经济界代表普遍反对过度激化中日矛盾。

高市通过对华示好,既可安抚党内温和势力,又能争取中间选民,为后续政策推行和预算审议铺路,避免重蹈“短命内阁”的覆辙。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在更广阔的东亚格局中,高市的对华姿态同样具有复杂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她积极推动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修订“安保三文件”,迎合美国对盟友的军事要求;另一方面,在美国贸易施压下,她又试图通过对华对话争取外交自主空间,避免日本彻底沦为美国遏华的“棋子”。

这种微妙的平衡,既引发了华盛顿的警觉,也让日本的外交政策充满不确定性。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总体来看,高市早苗的对华“示好”,更多是多重压力下的权宜之计,难以根本改变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她的右翼立场与务实外交之间存在天然冲突,如果对华对话无法带来实质性经济成果,物价高涨、债务高企等问题持续发酵,内阁支持率随时可能暴跌,执政联盟也随时可能瓦解。

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高市的主动示好保持“听其言、观其行”的审慎态度。

既可利用对话契机推动经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要警惕其背后的战略算计,始终坚守历史和核心利益的底线。

中日关系的改善,绝不能寄希望于政客一时的表态,而必须建立在正视历史、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共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