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原国家总理李鹏的第一本专题性回忆录——《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出版了。之后,李鹏沿用第一部的标题,命名了其他三部回忆录的题目,分别为:
《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
这些回忆著作为后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李鹏如此用心写的东西,却被有的人质疑。据著名编辑赵之援说:曾有人说,李鹏那么忙,那么多日记怎么会是他亲自写的呢?
这些话后来传到李鹏的耳朵里,他没有回答。后来在一次与朋友的说笑间,李鹏解释说,是不是亲自写的,有手稿作证。
很多人都说,李鹏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曾经有编辑拜访李鹏,两人说起会议时,李鹏对于谁都出席了会议,说了些什么内容,能够很快速地说出来,对于一些细节都能清楚的描述出来。
李鹏的女儿李小琳也曾称赞过“父亲很聪明”。她说,自己小时候特别顽皮,老是想着去“作弄爸爸”,但是每次都会以失败告终。
对于高官卸任写回忆录这件事,曾有教授说,拿外国高官举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李鹏写回忆录,完全是出于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而写的,里面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李鹏后来作出决定,捐掉回忆录的钱。那么他一次性捐了多少呢?
李鹏从烈士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国家总理。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最先引导李鹏“入仕”的人,就是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大学中学部读书的李鹏,在父亲李硕勋的战友陈云的陪伴下,去见了毛主席。
毛主席了解过李鹏的身世后,与他讲起了《三国演义》。李鹏佩服曹操的理由,令毛主席很赏识。毛主席不禁对陈云说:“要好好培养他,是个人才。”
李鹏的父亲不光与陈云共过事,他的母亲赵君陶还曾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周总理和邓大姐没有孩子,他们就把烈士的孩子们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周总理曾询问过李鹏的功课,考验他快速罗列新华日报的社论要点。此外,周总理还特别注意纠正李鹏的形体,发现他有轻微驼背后,马上用拳头轻轻地捶他肩膀,给予他提醒。
李鹏在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的提点下,原本就很聪明的他,仕途一路水涨船高。李鹏不仅事业有成,家庭还很幸福。
李鹏和朱琳最早是在一场联欢会上认识的。那时的朱琳还叫朱霁凌,她不仅口才好,还会跳舞。她漂亮大方,是会场的焦点。李鹏被朱琳吸引了,鼓起勇气请朱琳跳了一支舞。
之后,李鹏开始和朱琳了解情况,慢慢地双方产生了感情。1958年,在北京婚姻登记所,两人领了结婚证,正式成为了夫妻。晚宴在北海公园仿膳饭店,定了两桌酒席。
婚后,夫妻俩的感情非常好。按着李鹏自己的话说:“她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我也同样爱护她、照顾她。”1959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李小鹏”;1961年,女儿出生了,取名“李小琳”;1963年,幼子出生了,取名为“李小勇”。从孩子们的名字来看,就完全能看得出夫妻俩的感情有多好。
女儿李小琳受父亲影响很深。她后来选择的电力事业,就是源于小时候跟着爸爸工作时的心灵触动。那个年代,电是很不常见的。尤其在偏远的小村子里,孩子们要顶着月光步行几十里山路上学,放学后坐在煤油灯下学习。这就是山区孩子们早晚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的生活、学习场景。
据李小琳说,很多山区在没电时候的“难”,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从那时起,李小琳就立下大志,要当一名光明的使者,把电和光带到中国每一个地方。
1988年,李小琳获得了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此后,李小琳就和“电”打交道了。
孩子们的成材,多少会受父母的影响。李鹏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据悉,李鹏近80岁的高龄时,他还研究电脑,照相,打印这些先进技术。李鹏的回忆录,都是先手写出来,然后再用电脑敲出来,最后打印。
李鹏的四本回忆录里,每一本都“价值连城”,并非是金钱方面,而是资料重要性方面。《三峡工程》里,有写他和邓公关于三峡工程的谈话,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李鹏都记录了下来。《核电》中,新华社曾评论说:“这是一本‘记叙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首部权威作品’。”
对于回忆录赚取的稿费,李鹏一次性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毛主席当年的稿费,在主席去世后,也交公了。李鹏继承了毛主席的精神,“稿费也是人民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