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槐树这事,要从三天前说起。

那天傍晚,天色突然变得灰暗,乌云密布得好像墨汁倒进了水缸。我在村口小卖部买完烟,碰见了我同学的爹——就是那个开拖拉机的李大柱,他正扛着一条铁链往家走。

“这雨马上就来了,赶紧回吧。”他说着,又拍了拍衣兜,“老板,给我两包华子,今儿个娃儿从城里回来。”

我刚想问他儿子回来做啥,那雷声就炸了。一道闪电劈下来,照亮了整个村口,那棵据说已经三百多岁的老槐树被正中红心。老槐树高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树冠能遮半个村口,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我爷爷的爷爷估计也是看着它长大的。

震耳欲聋的雷声过后,老槐树中间裂开了一道口子,像是被人用巨斧劈开似的。雨倾盆而下,我和李大柱赶紧各自往家跑。

回到家,我媳妇正在阳台收衣服,问我:“这雷这么大,打哪儿了?”

“村口那槐树。”我边甩雨水边回答。

她手上的动作突然停了一下,“那可不好,出事了。”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我没太在意,笑着说:“一棵树而已,真倒了还省得村委会花钱找人锯了。”那槐树实在太大,前几年村里商量过要把它锯了,腾地方修个小广场,可槐树实在太老了,老得成了村子的一部分,最后谁也不敢做这个决定。

“你们男人啊,”我媳妇放下衣服,叹了口气,“不懂的东西太多。”

我脱下湿衣服,还想继续问她,结果电话响了。是我二姐,说三叔已经在村口那棵老槐树旁边支起了一个帐篷,不让任何人靠近。

“都是槐树精的事情,”二姐神神叨叨地说,“三叔不让人靠近,肯定是怕出事。”

我哎了一声,也没放心上。三叔今年六十多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也是附近几个村子有名的赤脚医生。年轻那会儿,三叔去省城学过几年中医,后来家里条件不好,就回来了。但这几十年,没有他治不了的病,村里的老人都说三叔有”仙缘”,特别是跟草药、树木有种特殊的感应。

我想,这次可能又是三叔的什么”神通”罢了。电话那头,我二姐还在语重心长地说着什么,我敷衍着挂了电话。

吃过晚饭,雨还在下,我玩了会手机,收到村里的微信群里已经炸开了锅。三叔没收任何人的手机,也不让人靠近老槐树,说是里面有秘密,要等天亮才能揭晓。

媳妇催我早点睡,我心里却痒痒的,总想知道那棵老槐树究竟怎么了。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结果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喊大家都去村口集合。我揉了揉眼睛,闻到一股咸鱼的味道,才想起昨天媳妇晾的鱼忘收了。

“起来了,出大事了。”媳妇已经穿戴整齐,递给我一件皱巴巴的衬衫,“刚才我妈来电话,说三叔守了一夜,天亮就让人集合。”

我一骨碌爬起来,随便套了衣服,连牙没刷就出门了。一路上遇到不少人,都往村口赶。

村口已经围了不少人,隔着人群,我看到三叔眼睛通红,神色却异常兴奋。老槐树的裂口处用红布盖着,三叔站在梯子上,指挥着几个年轻人搭建遮阳棚。

“这是要干嘛?”我问旁边的老张。

“谁知道呢,三叔说要等着,”老张挠着头,“我一大早喂完猪就来了,那时候三叔就在指挥人搭台子。”

我挤到前面,看到我二姐和几个村里的妇女在一旁帮忙,我喊了一声”二姐”,她看了我一眼,神色复杂地摇摇头,示意我别问。

这时,村支书也来了,径直走到三叔面前,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支书的脸色由疑惑变成了震惊,然后是一种莫名的喜悦。他转身对大家说:“乡亲们,三叔昨晚已经向我解释了情况。这棵老槐树可能是咱们村的福星,请大家再等一等,等县里的专家来了再说。”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人群一片嘈杂,有人问是不是树里有宝贝,有人说是不是树精显灵。三叔始终保持沉默,只是偶尔擦一下额头的汗。

中午时分,县文物局的车来了,下来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带着各种设备。他们和三叔、支书在老槐树旁边谈了很久,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再把什么东西装进了一个箱子。

这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是我表弟李小东,他在县城工作,平时很少联系。

“老哥,听说你们村那棵树有古董?”他语气很急。

“你听谁说的?”我问。

“都传遍了,”他说,“县博物馆的人都出动了,说是发现了什么宋代的东西。”

我一愣,再看看四周,果然有人在小声议论,说是树里有古董,还说有金银财宝。

这时,三叔终于站到了临时搭建的台子上,身旁是县文物局的一位老专家。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各位乡亲,”三叔的声音有些颤抖,“昨天那道雷,把老槐树劈开了一个口子,我怕有人乱动,就守了一夜。天亮时,我发现树洞里有一个铜盒子。”

一阵惊呼后,三叔继续说道:“盒子里有一封信和一些古物,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北宋年间的东西。”

文物局的老专家接过话茬:“经过初步鉴定,这些文物很可能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一位官员藏在此地的。树洞里发现的竹简记载,当年这位官员因抗金而被追杀,临死前将家族的一些重要文物和典籍藏在了这里。”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我也瞪大了眼睛,没想到平日里那棵普普通通的老槐树,竟然藏着这样的秘密。

老专家继续说:“根据初步研究,这些文物包括一套青铜器、几卷未被收录的古籍,以及一些珍贵的手稿。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一阵骚动过后,村支书兴奋地宣布:“县里已经决定,将拨款在我们村建一个文物陈列馆,专门保存这些文物。同时,这棵老槐树也将被列为文物保护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我突然想起三叔那些神神叨叨的话。也许,他早就知道这棵树不一般?

散会后,我特意等到人少了,才找到三叔。他正坐在树下抽烟,手里捏着一个小小的青铜片。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三叔,”我犹豫着开口,“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树里有东西?”

三叔深深吸了一口烟,目光望向远处。“你爷爷走之前,跟我说过,”他缓缓地说,“这棵槐树是咱们村的’守护神’,里面藏着秘密,但不到时候不能动。”

“什么时候才是时候?”我问。

“你爷爷说,等雷劈了它,才是时候。”三叔的声音很轻,“我守了这棵树四十多年,终于等到了。”

我想起来,确实从我记事起,三叔就经常来村口这棵树下坐着,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村里人都说他是在给人看病,没想到他是在守护这个秘密。

“那些文物,真有那么重要吗?”我又问。

三叔把手里的青铜片递给我:“这是专家们没收走的一小块,你看上面刻的是什么。”

我定睛一看,上面隐约刻着”李”字。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咱们村姓李的祖上,”三叔说,“可能就是当年那位官员的后人。”

我吃了一惊,村里确实有很多姓李的。

正说着,李大柱从远处走来,手里还拿着那条铁链。三叔看到他,突然笑了:“大柱啊,昨天你拿着链子,我还以为你知道了什么呢。”

李大柱一脸茫然:“我那是要修拖拉机,链条断了。”

三叔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成了香饽饽,县里、市里的领导轮番来视察,还有很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来研究。那棵老槐树被围起来,挂上了牌子,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县里真的出资在村口建了一个小博物馆,把从树洞里发现的文物都放在里面展览。

半年后,我去博物馆参观,看到了那些出土的文物——青铜器、古籍、还有那封写在竹简上的信。信中讲述了北宋末年,一位姓李的官员因抗金而被追杀,临死前将家族的重要文物和典籍藏在了一棵小槐树的树洞里。

展览的最后,有一张我们村的族谱复印件,上面标注着,村里的李姓确实可以追溯到宋代。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三叔正坐在博物馆外的长椅上,望着那棵被保护起来的老槐树发呆。他身旁坐着一个陌生的老者,两人低声交谈着。

我走近了才发现,那个老者穿着一身考究的中山装,戴着老式眼镜,正是之前来村里的文物专家之一。

“小刚啊,”三叔看到我,招呼道,“来,认识一下,这是李教授,省博物馆的。”

我礼貌地打了个招呼,李教授笑着点点头。

“李教授可是咱们村的远亲,”三叔说,“他祖上就是当年那位李大人的后人,只是后来搬到了城里。”

我惊讶地看着李教授,他微微一笑:“缘分啊,我研究宋史几十年,没想到自己的祖上竟然给我留了这么大一份’礼物’。”

三叔拍拍我的肩膀:“你知道吗,你爷爷生前最后一次来这棵树下,就是跟李教授的父亲见面。那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们说了些什么家族的事情。”

这时,村口忽然热闹起来。原来是县里来人了,说是要把我们村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要大搞旅游开发。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中 三叔连夜守着不让人靠近 天亮后大家都惊呆

“三叔,”我忍不住问,“你说这些变化,是好事吗?”

三叔看了看远处忙碌的人群,又看了看那棵老槐树,笑了:“树终究是要长大的,村子也是。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谁说得清呢?”

我跟着他的目光望去,那棵老槐树的伤口已经被专业人士处理过,缠上了一圈保护带。树下,几个小孩正在玩耍,其中就有李大柱的孙子。

“对了,”我突然想起来,“那天雷劈树前,李大柱说他儿子从城里回来了,是巧合吗?”

三叔神秘地笑了笑:“谁知道呢,也许是槐树精显灵,让他回来见证这一刻呢?”

我知道三叔又在打哑谜了,也不再追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村因为那棵老槐树和博物馆,真的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城里人周末开车来,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村里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但每次经过村口,看到那棵被围起来的老槐树,我心里总有一丝说不清的感觉。它曾经是那么平凡,现在却成了宝贝;它曾经只属于我们村,现在却属于所有人。

听说县里要拍电视剧,讲那位宋代官员的故事,还要在我们村取景。三叔被请去当顾问,毕竟他是第一个发现文物的人。

只有我知道,在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是三叔第一个冲到树下,用身体挡住了那个裂口,不让雨水进去。第二天,他告诉我,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站在槐树下,指着裂口说:“时候到了。”

有时候想想,我们村里的李姓这么多,谁知道是不是都和那位宋代官员有关系呢?也许,正如三叔所说,那棵老槐树真的是我们村的”守护神”,守护着我们的过去,也守护着我们的未来。

至于那天晚上,三叔究竟在槐树洞里发现了什么,除了那些文物,还有没有其他秘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每逢下雨天,我总觉得槐树在说话,但我听不懂。也许,等我也老了,像三叔那样坐在树下静静等待,就能听懂了吧。

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村的故事,是从一棵被雷劈中的老槐树开始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