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跟着唐诗去旅行》再寻“诗和远方”
北京日报记者 邱伟
人文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季)正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节目把大众记忆深处的唐诗作为旅行指南,前往祖国壮阔山河寻找唐诗诞生的现场、触摸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化之旅也与当下的文旅热潮相互呼应。
诗词启发完成追溯旅行
唐诗是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跟着唐诗去旅行》结合了中国诗歌的美妙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再现“诗和远方”的文旅之路。《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季)共6集,分“石鼓歌”“寒江雪”“出塞曲”“琵琶行”“双星会”“相见难”六个主题。纪录片追随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白居易、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诗人的足迹,带领观众相聚唐诗现场。西川、蔡天新、韩松落、杨雨、鲁大东和黄晓丹六位文化嘉宾作为这场旅行的“伴游”,带着任务上路,从诗词出发完成一次旅行。
在该片总导演李文举看来,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代是空前的大一统国家,旅游成为唐代读书人的必修课,很多诗人都历经了壮游和漫游阶段,杜甫曾有十年壮游经历,李白离开四川后也有过十多年的漫游历程。千百年前,在没有汽车、高铁、飞机的时代,唐代诗人的足迹之远超乎想象。《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的主题是重返唐诗发生地、体会诗人人生,第二季则聚焦于影响诗人人生和诗歌创作的关键阶段,时隔三年再次为观众带来惊喜。
重返现场探寻唐诗秘密
唐朝人留下两千多首边塞诗,边塞诗最高光的时刻独属于盛唐。王昌龄、王之涣、王维、岑参、高适……一千年前,他们渡过黄河的激流骇浪走向远方。作家韩松落在西北长大,在纪录片中他重新出发,在甘肃的长河、大漠、黄沙、落日中重新遇见边塞诗人群,在一声声《出塞曲》中翻开金光灿灿的唐代诗卷。旅途中每到一个地方,韩松落都努力设想,当年那些从中原、从南方来到西域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感。他说,这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旅行,“走过这趟行程的我,和没有走过这趟行程的我,是两个我。”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寒江雪”篇章中,数学家、诗人蔡天新带领观众重走柳宗元的贬谪之旅。在数学的世界里,蔡天新经常能体会到孤独的滋味,也越来越喜欢柳宗元和他的五言绝句《江雪》。前往曾经满是烟瘴、蛮荒的湖南和广西,蔡天新踏上寻访柳宗元足迹和诗歌的旅程,终于发现了作品中的天地、山水和内心。
公元815年,43岁的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也就是现在的九江。第二年,他在这里创作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琵琶行》。在这首诗里,白居易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纪录片中学者杨雨探访九江,在白居易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寻找其心态、认识转变的过程,镜头捕捉唐诗与当下生活的隐秘链接,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寻找白居易诗中的诗意。
导演心声
穿越的感觉震撼又幸福
“我们关注韩愈的岭南之行,关注柳宗元永州十年贬谪岁月里几近崩溃的心灵,关注盛唐边塞诗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大漠,关注白居易在‘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后的内心转变,关注李白和杜甫千古一生的友情,也关注一生平凡普通的李商隐那令人惊艳的丰富内心世界。”导演李文举告诉记者,第二季更多关注和触摸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纪录片又沿着这一脉络去感受华夏大地的山川风物和依然蓬勃的诗情,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这一季制作过程中,李文举最有感触的一幕是在拍摄李商隐这一集时,团队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拍摄赵逸公墓壁画,壁画上有特别清晰的唐代仕女画像,这些仕女画和李商隐同属一个时代,相当于李商隐时代的照相簿。节目中服饰史学者陈诗宇根据这些仕女画进行了复原,从服饰到妆容,甚至模特,都几乎是壁画上仕女的翻版。“拍摄的时候是凌晨,我们亲眼看着古代壁画上的人物,穿着绣花的裙装、云髻上插满金饰,脸上化着李商隐时代特有的‘血晕妆’,一步步走近现实,真有一种穿越到唐代的感觉,又震撼,又幸福。”
来源:北京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